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我在漢末舉明旗> 第10章 成為賣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章 成為賣家 (1 / 3)

漢代用的是半兩錢和漢五銖。

漢初鑄造的銅幣比較輕,重三株,後來越來越輕。

文帝時期,三銖錢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於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錢,重四分之一兩,可是幣值標的卻是半兩。

這就是半兩錢。

可後來,漢朝產生了貨幣危機,民間私自鑄錢,錢本來用銅鑄造,但鑄幣者摻雜了價值低的鉛和鐵之類的金屬,貨幣漸漸的貶值,民間的經濟逐漸紊亂。

許多人趁此機會鑄造貨幣發財,如文帝的寵臣鄧通依靠鑄銅幣家產超過王侯。

另外諸侯們也開挖礦山鑄造銅幣,吳王劉濞憑藉銅礦鑄幣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發動“七王之亂”的底氣。

再加上漢武帝由於對匈奴的連年征戰耗資巨大,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也逐漸用完,財政危機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從建元年間開始,武帝開始對貨幣動手,期間把四株錢改成三銖錢,後來又改回來,來回一改問題也沒得到解決。

元狩四年,漢朝發行了白鹿幣和白金貨幣。嚴令禁止民間私自鑄造錢幣。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鑄造五銖錢,鑄幣技術上也有了改進,有效防止私鑄造貨幣的發生,並下令嚴禁各個諸侯國私自鑄造貨幣,把貨幣鑄造的權利收歸為中央政府所有,此項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這就是五銖錢。

政策雖然改了,但貨幣可不是立馬就可以收回來的,畢竟咱們老百姓從古自今,都有存錢的習慣。

漢代沒有銀行,錢存在哪裡?

地下!

埋起來。

因此,現在漢代流通並且使用的貨幣分為了半兩錢和漢五銖兩種。

朱自拿過來的錢多是漢五珠,朱家曾經也是榮陽地界上有名有姓的家族,像半兩錢那種重四分之一兩,可是幣值標的卻是半兩的錢,基本上是不會要的。

七八百錢的漢五銖堆在地上,密密麻麻的堆成了一座小山。

光是看著,確實挺讓人震撼的,可惜購買力卻並不強。

誰能想到,一座“錢山”,連半頭牛都買不起呢?

“誒?”

朱業臉上的失落沒有持續多久,突然就露出了欣喜:“但是在現代,一枚漢五銖的價格可是值幾十塊啊!”

“或許我可以販賣古董?!”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條新的發財路子出現在了朱業的面前,頓時就忍不住了,急忙連線上了系統,在裡面完成了成為商家的註冊。

“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