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不一那一套,時修不屑於去做。
而且時修還因為朱業如此做法,內心的認同還更高了。
因為時修知道什麼叫做防患於未然。
自家主公做事謹慎,不就代表著有成大事的基礎嗎?
一個領導者,是不能相信任何一個人的!
出了縣府大門,時修回過頭的看了一眼自己執政多年的縣府,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這下子。
他算是徹底把自己的未來和時家的未來堵在一個目前只有兩個縣,手下兵士剛過兩千的人的身上了。
時修很自信,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不然歷陵也不是會發展成現在這種百姓安居,官員廉潔,政策清明的樣子。
但在漢代,這個還沒有科舉的年代,就算時修做的再好,如果沒有人舉薦的話,終其一身,他可能都是老死在歷陵縣裡。
可投靠了朱業,一旦朱業成功了的話,他將會水漲船高,時家也會成為新一個屹立在這片土地上的頂級世家。
現在付出的,不過是為了未來能收穫更好的。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賭徒,在某一方面,他時修恰巧就有這個賭徒的心態。
歷陵太小了,時家在歷陵的時間太長了,但海昏離得太近,那裡的世家實力強大,他們時家是走不出去的。
搏一把!
成功則登天,失敗則死亡!
與其祖祖輩輩耗在這個小縣城裡,還不如去搏一個遠大的前景。
原因很簡單,因為朱業取消奴籍制度讓時修看見了成功的希望。
他是縣長,耕耘在歷陵多年,知道歷陵所有的事情。
歷陵戶數不多,但人口可沒有表面上的那麼一點。
奴隸!
因為靠近海昏,發展得到了海昏的紅利,但海昏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影響著歷陵。
養奴就是其中之一。
歷陵的奴隸,據時修自己多年的盤算,歷陵奴隸的人口數量遠遠在歷陵戶頭上人口數量的兩倍以上。
現在這個時間距離新莽顛覆也就百多年,時修作為世家的一員,可是清楚的知道當年王莽滅掉西漢時是呈現了何種侵吞之勢。
新莽的制度讓百姓看到了希望,所以他們願意跟著王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