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這個兵器,程栩又有些激動了,握了握拳頭,說道:“我已經帶來了,就在營門外,請主公隨我一觀。”
聽到是蠍弩,朱業臉上的笑意也就更甚了,吆喝著時修與朱勝等人,喜道:“走,大家同去,同去。”
重新來到營門口,一隻百人的隊伍正守衛在原地,雖然站的有些鬆散,但皆是一言不發,目露警惕。
來到隊伍面前,眾多守衛連忙見禮,朱業擺了擺手到處打量。
說起弩,華夏民族在弩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漢代的弩已經算是此時世界頂尖的了。
在西漢時期,著名將領李廣的孫子李陵奉命出擊匈奴時,武帝曾下詔令他指揮後續部隊,負責押運軍隊糧草。
但李陵不願接受,提出願率五千步兵深入單于庭,並且得到了武帝的同意。
在天漢二年底,李陵率領五千步卒從居延出發,向匈奴境內進擊,當前進至浚稽山時,李陵軍與匈奴單于的三萬騎兵相遇了。
步兵對騎兵,五千對三萬,而且還是野戰,結果很容易就可以預想得到。
但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最終的結果是李陵勝了。
原因就是因為弩!
西漢時期的弩威力巨大,殺傷力也足,可想要拉開這種弩所需要的力量太大了,因此就需要藉助兩條腿的力量。
“腳踏強弩,使之張開!”
因此也把這種稱作“蹶張。”
此次大戰,李陵軍不僅不退,還在原地購建了陣型,盾在陣前,弩兵隨後,就此迎擊匈奴單于的三萬精銳鐵騎。
可當匈奴單于的騎兵隊伍剛剛發起衝鋒的時候,李陵軍的軍陣裡那鋪天蓋的弩箭就帶著強大的殺傷力落了下來,短短片刻,一千多匈奴的精銳騎兵就失去了生命。
隨著戰鬥的持續進行,匈奴單于越來越驚訝了,自己完全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情況,騎兵的損失讓他異常心痛,因此只能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往後的時間裡,李陵軍與匈奴單于連番大戰。
李陵軍連戰連捷,要不是最後他的手下投降匈奴,洩露了李陵軍的兵力情況,讓匈奴單于得知李陵孤軍作戰,這才下令全力圍擊李陵軍的話,李陵最後又怎麼會是矢盡道窮,被俘而降呢?
雖然李陵輸了,但要知道一點,那就是“矢盡道窮,被俘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