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我在漢末舉明旗> 第123章 豫章鉅變(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3章 豫章鉅變(終) (2 / 2)

江夏的兵馬沿水路,乘船而下,奔著彭澤與柴桑去了。

廬江與丹陽的兵馬則是走陸路,向著與豫章接軌的餘干縣而去。

同時,在廬江北部的九江以及廣陵兩郡,也按照朝廷的指示,調集四萬士兵,準備登船而行。

長沙也是如此,收到朝廷命令的第一時間,立刻就派出了都尉黃齊,領著兩萬士卒奔著艾縣前來。

一時間,在豫章的西、北、東北三個方位,水路與陸路加在一起,總計十四萬士卒,兵壓豫章。

在朝廷這邊,也就是在盧植走後的第二天,各部門立馬就行動了起來。

用了三天備齊了糧草,朱儁率領著五萬朝廷精兵,卯時出發,從洛陽北城門一路南下,此時已經到了南陽。

按路程和大軍行進速度來看,最多時日,就可以抵達江夏,然後將在江夏整軍幾日,在往豫章撲去。

瓢潑的大雪阻止不了劉宏的意志,豫章落入敵手的訊息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大漢,朱儁、盧植兩名戰功赫赫的人一右一左兩名中郎將,攜帶著總數近二十萬計程車兵浩浩蕩蕩的向著豫章撲了過來。

......

此時的朱業並不知道這些,會議結束過後,五個師就迅速行動了起來。

當朱業得知朝廷大軍動向的訊息的時候,已經是朱則的一師與朱勝的二師出發過後的第二天了。

就此,朱業立馬召集了仍在南昌的朱自時修等人,經過一個時辰的商議,決定放棄讓一師二師回軍守衛的想法,仍舊按照原來的部署繼續行進。

三師也是如此,照樣往南部長沙以及西南等地行進。

但修改了五師的行進方案,讓五師的五一四團進駐豫章南部,五師中的五一一、五一二、五一三,這三個團的駐地從原來的位置掉到了建城、新淦、南城三縣。

剩下的五一五以及五一六團將繼續隨著朱淪壓入會籍所屬越地。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為了增加戰略縱深,還能開闊疆土。

二是為了以防萬一,要是豫章被朝廷打進來了,朱業還有一條退路。

跟著又命令何嶼四師,讓四一一團與四一二團分別進駐柴桑與彭澤兩縣,堵住江夏水軍沿江的水路。

四一三團則是進入艾縣,四一四團進駐餘干,防備東西兩相可能越入豫章禁內的主幹道路。

四一五團與四一六團則是流動駐軍,一是保護縣城以外村莊百姓的安全,二是為了防止有可能躥進豫章地界的朝廷軍隊。

其中四一五團將活動在豫章的西北處,也就是艾縣、歷陵、海昏、柴桑四縣的範圍。

四一六團則是在豫章的東北部,也就是彭澤、鄡陽、鄱陽、餘干四縣境內。

最後,又命令朱自時修二人建立起了民兵,加強百姓的可戰之力,讓自己的護衛隊員前去負責訓練。

此次商議僅僅只談了軍隊的行動,其他部門仍舊未變,該修路的修路,該建學校的建學校,全都是井井有序的進行著。

一切安排妥安,朱業看了一眼眾人,認真的說道:“朝廷的第一輪風暴已經來臨,只要能扛過這一波,長江以南的地方就穩了。”

喜歡我在漢末舉明旗請大家收藏:()我在漢末舉明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