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因為是降將,因此在面對朱勝時總是謹言慎行,面對朱勝的抉擇,只要不涉及原則,楊景基本上就不會反對。
朱勝也樂得於此,時常將二師的戰士與七師的戰士統合在一起,舉辦兩師大比武。
息縣這個地方因為距離江夏郡城較近,而且和廬江的距離也不遠,朱勝為了讓朱業可以過多的注意到他手下軍隊的面貌,因此很多次比武都是在息縣進行的。
這日,是二師的二一三團與七師的七一一團比武的日子。
負責統籌此次比武一切活動的是二師的參謀長孫慊。
孫慊是艾縣老人,朱業起事之初多次隨同朱業征戰,為人穩重、見識廣泛、多有計謀,時常為朱業提供過很多有效的計策。
到了二師過後,朱勝對孫慊也算是恭敬仰仗。
上午十時許,孫慊在息縣縣府與二一三團和七一一團的團長協商接下來比武的細節,一名放哨的偵查兵傳回來了一個訊息。
“啟稟參謀長,我等在息縣東北向發現大量黃巾兵。”
“黃巾?他們來我江夏做些什麼?”
孫慊短暫的一頓,緊跟著下令道:“讓所有偵查騎兵全部出去,探清情況,注意不要被對方發現了。”
偵察兵一走,二一三團長就說:“參謀長,此次我息縣境內突然出現大量黃巾,我估計這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啊。”
七一一團長也是深以為然:“他黃巾在豫州地界攪鳳攪雨,據說已經聚集了信眾十萬,我看還是儘快通知師長他們,也好早些有個應對的法子。”
二一三團加七一一團,再算是息縣當地的一些守軍,人數大概在五千人不到的樣子,黃巾吹捧人數製造聲勢,也怪不得兩位團長會有這般想法。
孫慊聽罷,當即就安排傳令兵前往江夏,將息縣的情況彙報給了朱勝、楊景。
可能是因為黃巾軍對息縣勢在必得,孫慊這裡的傳令兵剛出城門不久,開始的偵查兵又跑了回來:“報告參謀長,黃巾軍前鋒部隊已達我息縣城外四十餘里,看起腳步不停,顯然是針對我息縣而來。”
“四十餘里?”
“行的如此之過?”
“應該不是來作戰的吧?畢竟若是作戰,那會這般匆促。”
二位團長疑惑不解。
“先讓戰士們做好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