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才想起了收攏劉然殘兵時,逃亡士卒口中的形容,猛然一震,呢喃道:“難怪會那麼迅速的潰敗。”
“渠帥?渠帥!”
波才陷入了沉思,黃巾士卒恐於弩箭不敢奮力衝殺,局面陷入了僵持,手下親信連忙開口提醒。
“嗯?嗯!”
波才回過神來,疑惑的望著親信。
親信答道:“渠帥,士兵們恐於明軍強弩,不敢上前,明軍的陣行在向後退去,離山澗的距離怕是不遠了。”
“山澗?”
波才抬頭遠望,不以為然道:“就算是退入山澗又能如何,我只需遣兩支軍隊,從左右沿山而上,居高臨下,以巨石擊之,覆滅眼前這股明軍,還不是手到擒來?”
“渠帥高見。”
親信恍然大悟。
波才如此想,時從又怎麼會不知道這個破綻?
山澗在底,兩側山崖雖然崎嶇,但一旦落入其中,兩側若有士兵居高臨下發動進攻,肯定是一個慘狀。
從一開始,時從計劃退入山澗的想法就是守住末尾,然後兩側埋伏,引黃巾來攻。
可以說,堵住去路,居高臨下進行圍殺是時從的計謀。
可惜的是,黃巾的行進速度超過了他的想象,三營的戰士還未抵達山澗設下埋伏,波才就追上來了。
而現在,擺在時從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全營退入山澗,邊打邊退,不給黃巾軍登上兩側的時間。
當然,時從也可以直接逃走,但他的後面是二一二其他營,若是時從領軍直接逃走,那麼後面的戰士們肯定來不及設定防線。
到時候,面對幾十倍於己的黃巾軍,留給二一二團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全線潰敗。
二一二團身後就是二一一團和六安明軍,一旦前方潰敗,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想要構建好一條完整的防線,無異於白日做夢。
明白這一切的時從,此刻能有什麼辦法?
他不能白白浪費三營戰士的性命,又不能乾脆的逃跑。
只好強行與黃巾接刃,且戰且退,只希望後面的部隊能儘快反應過來,團部可以快速的想出對策。
波才的親信好似也不是什麼酒囊飯袋,聽完波才的兩側攻殺之策,奉承了一句後,又道:“可是渠帥,若明軍從山澗後直接退走那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