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面對囂張的張魯,孟達那叫一個度日如年。
黃權讓他守衛武都、陰平,給的官職還挺大,這可是兩個郡,就這個交給他了。
但問題是黃權給的地方不小,單兵馬不多啊。
兩萬兵馬,守衛兩個郡,如果是秦放手中的精銳,握有火焰長槍和小炮彈,或許沒啥,但問題是,給他的兵馬是益州兵馬。
還是那些一直負責守城的益州兵馬,這些兵馬,根本沒經過戰鬥的洗禮。
戰鬥是個怎麼回事,在他們那裡完全沒有概念,秦放攻打成都,他們本來有機會體驗一下的,但秦放就是轟炸城門,城門轟開之後,劉璋直接投降了。
機會就這麼錯過了,現在,問題大了。
張魯不斷派人在城外叫號,孟達城門緊閉,派人求救。
黃權跟他說過了,他只負責守衛武都、陰平,有事之後,秦放會率領大軍馳援。
守住,他就是功臣。
如果失守,呵呵,那就沒有以後了。
雖說這不是秦放的原話,但黃權認為,加上這句話,應該才是合適的。
孟達爆發了充足的戰鬥力,這跟這句話有很大的關係。
只要堅持堅持,秦放就會派兵來援,堅持堅持,一切就都過去了。
投降這種事,他沒想過,成都的攻城戰,對他來說,震撼太大,不管是張魯,還是張魯身後的馬騰,在秦放那,連屁都算不上。
他要是這個時候慫了,投降了張魯或者馬騰,那他以後的命運,不是逃往,就是被殺,這一點,他是深信不疑的。
所以,死扛著,等待秦放救援,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張魯手下的楊柏。楊松、楊昂、楊任輪番叫陣,孟達充耳不聞,守住就是勝利,出城,開玩笑,不可能!
武都和陰平說是城池,其實都是大的關隘,依山而建,易守難攻。
要不是李嚴當時一味的逃命,張繡絕不可能那麼輕易的過去,當然了,張繡手中火焰長槍和小炮彈的威力實在太強,就算死守,也必然跟成都一樣,被轟開城門,到時候結局還是那樣,該跑還是跑!
但李嚴的逃跑,保住了陰平和武都,這對於現在的孟達來說,簡直是幫了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