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吳三桂起兵
說來也奇怪,李自成自登基以來,這天下便變得風調雨順,連續幾場大雨,瞬間便緩解了長久以來要人命的旱情。
就連護城河的水都開始暴漲,原本澄澈的河水變得渾濁,一改往日裡幾乎乾涸見底的慘象。
只不過沒有雨的時候是旱災,有大雨的時候是水災。
大家雖然祈求下雨,但是卻也畏懼暴雨,很多百姓的民房坍塌,無處可歸,這對於新生的大順皇朝來說也算是一個沉重的考驗。
若是連個普通的水患都治理不了,還談什麼治理天下。
大順帝國的文武官員每日裡奔走在受災前線,拯救苦難的百姓,一時間也倒是為人稱頌。
過了幾日,雨雖然下在下,但是不像前些時日那麼兇猛,一具具浮屍飄在水上,眼睛凸出來死死的盯著前方,格外的滲人。
朝廷出錢,讓百姓去打撈這些屍體,現在天氣熱了,免得遭了瘟疫。
要知道現在京師的鼠疫還沒有徹底結束,這大順計程車兵進了京師也有不少人遭了鼠疫。
這與朝廷的戰鬥並沒有減員多少,但是這鼠疫卻開始讓大順士兵大規模的減員,這讓李自成不得不重視。
京師是一座極其古老的城池,最早的時候叫幽州,到了數百年前,忽必烈一統天下,便將此地更名為元大都,以更好的控制富碩的漢人江山。
當然,佔據了京師不代表你便統治了江山,其實京師是個非常危險的地方,因為當年成祖定都北平府的時候,便已經考慮過很多的因素。
這京師根本不是什麼享福的地方,而是抗擊外敵的最前線。
在京師,可以第一時間調兵到蒙古大草原,也可以威懾朝鮮和遼東,甚至一衣帶水的瀛洲,當然到了李自成這裡,顧慮更多。
他雖然佔據了京師,但是北方其實已經形成了強敵,虎視眈眈的多爾袞,手握重兵的吳三桂,遼東的劉澤清根本不鳥他。
此時便顯現出李自成戰略上的短視來了,他拿下京師之後,便以為這江山就是他的了,很多地方割據勢力,只要自己送去一封詔書,他們便會投降。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去繼續征伐?不可能。自己身邊計程車兵從進入京師開始,便有腐化墮落的跡象,以前進京師前,隨隨便便吃點兒就能湊合過去。
現在不讓士兵隔三差五吃頓餃子,他們就能鬧事兒。
至於各地方的割據勢力,更是讓李自成頭疼。天高皇帝遠的,你去圍剿他們吧,他們瞬間就會遠遁。
人去的少了,他們沒準兒還能聯合起來,讓你圍剿的大軍一去不復返。
從古到今,新王朝建立之後,清剿這些地方勢力是最難做的事情。
處理不好,新的王朝便會有短命之憂。當初的大隋那麼強悍,結果兩世而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勢力太過於強大。
當初,明太祖在南京定都之後,他對於地方割據勢力處理的就非常好。
首先他聽取了朱升的策略,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自己一直在積蓄勢力,沒有急於稱王,也就沒有必要那麼早的去對抗那麼多的割據勢力,只不過是誰離著自己近,誰威脅到了自己,自己在想辦法去解決他而已。
到了後期拿下京師之後,也沒有急於定都北京。
而是繼續想盡辦法休養生息,提高生產力,從洪武元年到洪武晚年,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去征戰,想盡辦法去剷除地方勢力。
朱元璋是有這個能力去處理這些問題的。
首先是手下的將領大多數能獨當一面,而大明產出的物資也足夠他支撐一場又一場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