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我配軍營當興
徐梁以絕對的自負將軍陣擺放在了青州城西,也就是蒙古人軍營的正對面。
這裡地形開闊,土地堅硬,非常適合大兵團決戰。
在古代物資極其缺乏,運輸條件落後的情況下,能夠組織幾萬人的決戰,對於雙方的統帥都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
昔年,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為什麼朱允炆坐擁百萬大軍,還輸得一敗塗地?
皆是因為他家皇爺爺將手下的能將全都斬殺了。
統帥十幾萬,百萬人的高階指揮員,根本就不存在了。
指揮那麼多部隊,不靈通,反而是一種災難。
土木堡明軍之敗。
苻堅的淝水之敗,全都出於此因。
不過對於徐梁來說,這些考驗並不存在,他手下的遊擊軍,是他自己親身打造出來的,而且還經歷過一次次血戰,隊伍中的中層指戰員,以至於基層的軍官,都能熟悉的看懂上級釋出的軍事命令。
一旦軍官戰死,立刻會有軍中預備軍官補充指揮戰鬥。
這可以保證徐梁的軍事體系處於一種完整的狀態。
至於蒙古人則差一些,這些年經歷了明朝不間斷的打壓,雖然在皇太極的幫扶下,重新建立的蒙古八旗,但是早就不復當年成吉思汗時代的璀璨風采。
這一次,他們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決戰,目的就是為了發揮騎兵的優勢,在平原上盡情的衝擊對方的軍陣。
只是他沒有料到的是,徐梁既然敢選擇平原之地,目的就是佈下嚴密的陣型,全殲這支蒙古騎兵,斬斷滿清的一支強有力的臂膀。
當然,如此大規模的在平原之地與騎兵交鋒,從明朝衰落到現在,只有一次,那就是盧象升的鉅鹿之戰。
盧象升最後戰死鉅鹿,成為大明天雄軍最後的絕唱。
所以,蒙古的騎兵堅信他們能贏。
而遊擊軍則希望這一次,徹底擊潰蒙古人,重新拾起漢人的脊樑。
大家都有必勝的信心,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蒙古人都是騎兵,來去如風,率先到到達戰場,八旗大軍依次排開, 浩浩蕩蕩,旌旗蔽空,遠遠望去起碼有十餘里寬,擺出強大的攻擊陣型。
哲別的科爾沁部居中央位置,一杆黃金大旗就矗立在他身旁。
這杆軍旗,是孛兒赤金家族,成吉思汗家族最神聖的聖物。
只要擁有它,就又號令天下蒙古騎兵的可能。
“呵呵,都說明廷的餘孽大將軍徐梁如何了得,依我來看,也不過如此。”騎在一匹墨色的戰馬之上,哲別揮舞著手裡的黃金長劍對著前方的指指點點,臉上寫滿了得意。
“在這平原上決戰,我們的蒙古騎兵最多兩個衝鋒,就能徹底踏平他們的軍陣。將他們徹底塌成肉泥。有了鮮血的滋潤,我們蒙古的兒郎才會越來越好。”
哲別的野心很大,他並不滿足於在滿足的羽翼下,做個老實的馬前卒,他要的是更廣闊的牧場,他要的是跟他的先祖一樣,打下偌大的領土,成為真正的巨擘,甚至最後能夠統一河山,重造昔日偉大的蒙古嘀咕。
“既然皇太極能夠佔據北京,我們為什麼不行?”
“就算不能真正的統一天下,我們蒙古起碼可以擁有更多的牧場吧?只要我們可以跟滿清一樣,由純粹的遊牧民族,變成了遊牧和耕種並重的民族,那麼我們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