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六百七十三章 對於未來的展望
恰恰如後世的史學家所言,滿清能夠最後得到天下,除了多爾袞和洪承疇的戰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外,滿清能夠得到天下確實充滿了各種偶然性。
滿清在入關之後,士兵的戰鬥力其實一直是在下降的。
但是滿清的戰鬥力在削弱,而平靜了多年的江南,則更加不靠譜。
這一點,徐梁心裡是很清楚的。
當初,一些日寇便攪得江南動盪不安,那還是明王朝中後期,在經過了弘治和正德兩任君主的治理下,帝國正在恢復國力的情況下。
弘治皇帝,典型的仁君,國家休養生息,帝國的國力正在恢復。
正德皇帝,跑到北邊兒,打的小王子潰不成軍,多少年不敢叩邊。
但是等到這兩位君主辭世,國家就迅速不行了。因為帝國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內耗上。
嘉靖皇帝處理不好日寇的入侵,萬曆皇帝仗著張居正的變法,弄來的錢財,搞得也有些勉強。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個重要到封建君主也解決不了的原因,那就是封建制度的崩潰。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和官僚結合,封建士大夫的崛起與皇權的衝突,國家稅收與土地兼併問題的越發嚴重,這些問題一起出現,已經到達了無法解決的程度。
徐梁相信,就算是太祖或者成祖復生,也不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而滿清,這個落後的民族,卻用一種讓國家倒退的方式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他們以極其稀少的人口,控制了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幾千年文明的華夏民族。
並帶著這個民族徹底走向衰落。
徐梁相信,眼下的明王朝覆滅,對於華夏民族來說,是一場浩劫和災難,但是同時也是浴火重生的機遇。
看著逐漸回過神來的徐梁,李巖說道:“這一仗雖然波折四起,但是卻直接改變了我們與滿清之間的攻守態勢,只要李自成不亡,我們隨時可以進攻滿清。同時,我大明新建立起來的部隊,已經有勇氣和能力與滿清野戰。而不是依賴於陛下的老部隊去拼命了。”李巖興奮道。
“此戰要好好宣傳,我建議傳書監國,讓全國的邸報都去宣傳這件事情,我們應該讓所有人都看到陛下改革的成果。我大明重新崛起了,以不可抵擋之勢崛起了。”
李巖越發的堅信自己的選擇,自己沒有跟錯人。比起李自成,徐梁不知道優秀多少。
這個國家不缺乏打仗的猛將,不缺乏計謀迭出的能臣。缺乏的是徐梁這樣給大家點亮方向,指引道路的指明燈。
徐梁得到皇位的方式雖然讓很多人詬病。
但是卻沒有人敢說,他坐上皇位,會比徐梁做的更好。
徐梁沉吟了一番說道:“眼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滿清的破壞下,這一次滿清偏師南下,變得跟李自成一樣,所到之處,如同蝗蟲過境,人畜不留。他們是少數民族,不在乎我們漢民族的死活,但是我們不行。這些都是華夏子民,是我們國家的元氣。身為上位者,我們不能不為百姓考慮。”
對於爭霸,徐梁並不反對。隨著登基之後,徐梁經常跟一些讀書人探討問題,他得到了一個觀點,中華的國力和文化在秦漢之所以如此燦爛,恰恰是因為春秋戰國不斷的戰亂而催生出來的。
徐梁也看的非常清楚,自己的各種改革之所以在有序不紊的進行著,也恰恰是因為外部矛盾的逼迫下,大家不得不做出妥協。
徐梁相信,一旦外敵消失,他將迎來猛烈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