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價格是內部定價,用來制定各從業人員的基本工資,對外保密。不過對於那些糧商來說,真有心要鑽空子,肯定能夠從工資支付的糧票數額上計算出這個價格。有人收糧票去買糧,就是意識到了這裡面的價差。
“誰家的糧價漲過了三兩一石,立刻通報。”徐梁朝後靠了靠。
朱慈烺應諾。
小神醫緩緩起身,道:“陛下,您該休息了。”
徐梁抬了抬手:“還有,現在有多少會計了?”
“回陛下,財會考試是逢丙、辛兩日開考,戊、癸兩日發榜。如今治下透過考核者有三千七百六十三人。不過大多數都是農部和各縣的主薄。”朱慈烺道。
“著戶部發一份通告,三個月……”徐梁道:“三個月後,每個商號都要註冊登記,必須要有東家、掌櫃、賬房的戶籍記錄,賬房必須有農部核發的會計證。明年正月開始,全省商號,必須按照朝廷格式記賬,以備農部、戶部、御史臺聯合查詢。唔,這事後期得單獨成立一個司署,你去跟崔學士商量一下,成文之後再與京師的閣老商量一下,這個新設的司署負責全國的各項稅收。”
“陛下,那之前的課稅司……”
徐梁搖了搖頭:“唔,名字可以仍然叫課稅司,不過規矩全都重新訂。尤其是商稅,從山東開始,以前所設鈔關全部廢除,稅吏可以優先進行財會培訓,若是考不出來,就讓他們去修路挖礦。”
“陛下,不會被說是苛政麼?”朱慈烺擔憂道。
“太祖時候國子監生不好好讀書,都是要打板子的。”徐梁不以為然道:“又不是直接將他們罰為苦役,給他們三個月時間,讀不出來就自覺些去種地、修路、挖礦,反正不能不做事。”
大明的商稅收取機構繁雜糾纏,令出多門。若是勉強分起來,最大的婆婆就是隸屬於農部的課稅司,各州縣的課稅局為其分支機構。在此之外還有隸屬於工部的竹木抽分局廠、場),用來收取竹木稅,開始是收實物,後來改為貨幣。
到了宣德年間,寶鈔氾濫,為了挽救這種一本萬利的貨幣符號,朝廷在水陸要津設定鈔關,用來收取過往車船上的商貨稅。這種鈔關前後共設立了十三所,職權有大有小,譬如滸墅關非但收過往車船稅,還監管了附近的九個課稅司、局。
這三者是最大的官方稅收機構,同時還有塌房、官店、官牙也兼收商稅。萬曆時候還派出了稅使監稅,權力也是極大,近乎沒有限制,鬧得天下沸騰,多次激起了“民變”。而且各路藩王也趁著朝廷政治衰敗,大肆設定私稅,攔截過往商旅,形同搶劫。
如此種種不堪,都造成了大明稅收制度的混亂。再加上官紳不納稅、豪門勢家抗稅、官吏貪汙、商販逃稅……以至於明朝經濟遠勝於故宋,但稅收卻比兩宋都大大不如。
“新章程裡,有一條原則,必須堅守。”徐梁豎起食指:“天下一體,納稅為公。”
“官紳一體納稅?”朱慈烺早就聽說皇太子說過這個設想,但覺得太過匪夷所思,也沒深究。今日再聽到此說,不免有些驚詫。
“不。”徐梁搖頭道:“不是官紳一體納稅。
“是天下一體納稅。從咱家開始。”
朱慈烺面色發苦,“姐夫,你這是要把咱們皇室全都得罪一個遍啊。”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