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工作量頗大的新朝官員中非常流行。而且隨著如今大明的商路在海外開拓的很快,不僅豐富了新朝的稅收,而且這種茶葉也不貴。
二位進士因為在北方,自然缺少見識到這種物什的機會,引入喉中,感覺苦澀難耐,卻要耐住風度,自然有苦難言。
等到這咖啡咽入喉中,自然也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
對於南朝自然也有了一分新的瞭解,這根之前的朝廷不一樣,他正在日新月異的引入新的東西,而守舊之人,自然會被淘汰。
吳偉業到底是心中有事情惦記著,便缺乏了他們這位沉穩。
最終有些耐不住性子,將這位品味咖啡的寧靜告一段落。
見吳偉業咳嗦了兩聲,二人同時放下手中的咖啡杯,饒有興致的看著吳偉業。
吳偉業開口便將話題引到了王碩身上,說道:“若是愚兄所記不差,王兄最初是被選用為萊陽縣令吧?”
王碩知道現在新朝廷對於各地摸查的詳細,也知道眼前這位前輩肯定是做過功課,知曉他的底細的。
但是他還是必須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區區不才,竟然老前輩掛念,實在是王某惶恐。”
“說的哪裡話。”吳偉業抬抬手打斷了王碩,“愚兄為政一方,自然對地方的情況要有詳細瞭解,這一瞭解,可了不得,咱們懷慶府出了個能人啊,民間的讚譽不絕,如今一見,果然是心懷錦繡,不負讚譽。”
“俊公兄,著實過獎了。”王碩很適時的改變了稱呼,將關係悄無聲息的拉進,不能讓胡萊落下。
吳偉業呵呵一笑,又對胡萊道:“雪村胡萊字)兄也是造福於民,當初路過聊城時,見當地文風興盛,民風淳樸,早就想見一見,卻一直沒有機會。”
胡萊矜持笑道:“何德何能,若論做官我們這些老青衿,可比不過你們受過南方教育的新官員,只能抱著老規矩不放,施行教化,索性道路千萬條,條條通燕京。我這道路曲折,也不算是白走一趟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故意提起南方官場經常提起的詞彙,就是為了讓吳偉業知曉自己不是那種迂腐守舊的老派官員。
話罷,胡萊沉吟了片刻,面色又有些凝重,終於還是道出此次前來的主題,“早聞南方受皇恩早些,政務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可我們北方也是神州樂土,如何能落於人後。只是可惜總是有些自以為是的人掣肘,讓人難以有所作為。”
王碩在萊陽,胡萊在聊城,都留下了十分不錯的官聲。在這個時代,能夠被老百姓評價“清惠”,說明王碩生活樸素,沒有苛待下民之事,在案件的處理上也能讓大多數人信服。
胡萊知守聊城、濮州、範縣之時,正是山東饑荒,可謂就任於危難之際。他調走之後,這三地百姓為他建了生祠,可見當時他的確活人無數,功德彰顯。
王碩後來從萊陽調任陝西,胡萊升遷兵部主事,國難時二人都沒有死節,也沒有奔赴皇帝行在,而是回鄉過起了縉紳的美好生活。從這點上來說,二人雖然有能力,但對大明缺乏忠心。
若是換成兩年前的吳偉業,肯定是不屑與這兩人往來的。然而這一路走來,吳偉業的胸襟豁達了不少,更為成熟,知道自己若是不想當個堂上泥塑,就只能尋找地方上的勢家作為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