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得到三師,已經是陛下惜才了。還能有什麼抱怨道?
閻應元在軍議之後,還是選擇面見聖上。
可以替代閻應元的人很多,但是徐梁依然點了閻應元的將,這讓軍中確實有不少風言風語。
軍中是看戰功和實力的地方,徐梁可以給閻應元提供平臺,但是戲唱的如何,其實還得看他自己。
“陛下,臣身負皇恩,但參軍以來,一場像樣的大戰都沒有參與過。您雖然點了臣的將,卻讓臣率領三師負責鎮守山西,這豈不是說,臣依然沒有機會打幾場硬仗嗎?”閻應元說道:“陛下,三師也是您的拳頭部隊,也是最早搭起架子來的新軍,若是不讓他們經歷幾場大戰,他們恐怕沒有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徐梁道:“不是不給其他人機會,而是之前咱們的火器不夠用。莫非你認為你能搶得過高燕和徐敬業不成?現在真定交給他們了,太原、平原一線自然交給你。”
徐梁著重說了太原、平原一線,而且跟真定一線並列,那麼就意味著三師還有很大的機會。
閻應元大喜過望,當即應聲道:“臣誓不辱命!”
“不過有五萬漢軍已經從陝西調到山西,不日就要度過黃河,你不是善守嗎?你給我死死的守住山西,”徐梁瞥了閻應元一眼,“若是你丟了山西……”
“臣定然提頭來見。”馮先齊激動道。
徐梁點點頭說道:“地理優勢,火器,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你也要學習運用新思維。”
“是。”閻應元點頭稱是。
雖然年紀大了,有些時候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沒有年輕人快,但是閻應元卻不會傻乎乎的放棄黃河天塹不用。
回到營中,第三師第一團立刻接受調令,趕往禹門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次,滿清的情報工作做的非常完備,到現在都不知道是誰具體掌握這五萬漢軍,但是從戰略態勢來看,第一他們肯定要走禹門口,第二目的很明確,就是與北面的多多南北夾擊,奪回太原。
然而已經是三月份,黃河可不能在上面走了。
而調動渡船需要時間,閻應元就是趁著這個機會,抓緊時間修築沿河工事。進攻自己未必比得過不少元勳之臣,但是防守閻應元太過於得心用手了。
甚至他還抽時間,幫助當地的百姓挖通了幾條河渠,引黃河水灌溉土地。
而當地百姓自然也自發的組織民兵團,幫助閻應元防守。
不同於吳三桂這種有私心的,孔有德是鐵了心跟著滿清混的。
不過話說起來,這人也是真沒有良心,他們一家老小都是被滿清害死的,他依然能安心給滿清做奴僕,也是很不容易。
當年他在遼東廣寧軍,殺建奴也是極其堅定。後來廣寧失陷,孔有德投奔了毛文龍,成為毛文龍的義子,仍舊奮戰在殺建奴的第一線,若是那時候戰死了,肯定也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後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東江鎮四分五裂,孔有德得孫元化收容,存身登萊。
可惜孫元化有愛才之心,卻無用人之能,遼兵在山東頗受歧視,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埋下了後來登州之亂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