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七百三十一章 萌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三十一章 萌芽 (3 / 3)

“你的確識貨。”徐梁微微點頭道:“不過這鐵鏟可不一般,除非你可以保證責任到人,絕不會丟棄,否則我只能給你勞工鏟。”說罷,徐梁將蘇鋼打造的工兵鏟與普通鍛鐵打造的勞工鏟加以說明。好讓李守臣知道其中區別。

李守臣知道了其中區別,連忙道:“是卑職有眼無珠,原來其中有如此奧秘。若是如此,陛下看著給便是了,不用那麼好的東西。有時候見到韃子來得快。啥都要扔了,這工兵鏟豈不是浪費了!”

“大規模裝配做不到,小範圍的使用卻是沒問題。”徐梁略一思索,還是批了十柄工兵鏟,好方便在敵後控制區挖掘地道。

陝西位於黃土高原,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適合深耕細種,自然也適合挖掘地道。尤其是陝北人本就有挖窯洞的習俗,在防塌方技術上有經驗,所以徐梁在《敵佔區游擊戰法》中著重提到了“地道戰”概念。

在冷兵器時代,如果有合適的地道系統,對清兵掃蕩帶來的反制,更甚於抗日戰爭時代。因為地道狹窄,攻擊方沒有毒氣、爆破筒、手榴彈等高威力武器,很難對坑道內的人員造成傷亡。

如果地道能夠成為村落百姓的避難所,這對於儲存關中人力資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要普及地道,巨量的土方作業就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一柄高效的工兵鏟帶來的增益,絕對值得上它本身的投入。

隨手解決了李守臣需要的裝備問題,秦良玉並沒有放棄自己之前的想法,只是退而求其次,道:“陛下,無論是李守臣上校的事蹟,還是義軍的功勞,都應該宣揚出來,方能振奮軍心。”

“嗯,秦督所言甚是。”徐梁一向重視宣傳戰,自然不會反對。

“所以臣想設立《皇明軍報》,專門針對軍中戰士,進行思想教育。”秦良玉七十多歲的人,努力說著新鮮詞彙,倒不顯得拗口。因為“皇”字既有人皇的意思,又有輝煌浩大的意思,用來稱呼自家軍隊可算是個不錯的詞。

不過,任何一個穿越眾都不願看到自己的軍隊被稱為“皇軍”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軍……這叫法不好。”徐梁搖頭道:“軍報可以有。不過名字要斟酌一下,就叫……”徐梁輕輕點了點額頭:“這樣,就叫《光明軍報》,由總訓導部負責籌辦,不受都察院監管。”

“多謝陛下!”秦良玉朗聲應道,對於最後那句“不受都察院監管”最為受用。

按照歷史的慣性,只要天下太平,文官體系肯定會壓抑武官。為了避免重文輕武的惡果再次重演,徐梁有意增加了武官的職權,在思想輿論上,更不能被文官扼住喉嚨。

“不過軍事機密必須保密。部隊番號只能用某部來代替,千總以上軍官可以用全名,千總以及以下軍官只能稱姓氏加職銜。”徐梁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報道,說是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透過報紙收羅了幾乎所有團級以上軍官的背景資料。無論真假,徐梁都不會冒險讓敵人知道自己基層軍官的情況,以免被奸細利用。

雖然有東廠、錦衣衛在做反間諜工作,但誰知道有沒有漏網之魚呢?

“臣明白!”秦良玉道:“當年薩爾滸之戰,便是軍情洩露,以至於王師慘敗,這等愚昧之事必不能再讓它發生。”

徐梁點了點頭。

薩爾滸之戰中,奴兒哈赤對明軍各路將領、行軍路線、出發時間都一清二楚,自然可以做到“憑你幾路來,我自一路去”。現在新軍打仗也是一樣,有東廠細作在北京盯著,清軍所有動態瞭如指掌,自然應對起來得心應手。可見戰爭的確不是靠人多就能玩得轉的遊戲。

李守臣走後沒幾天,《光明軍報》就刊發了創刊號。一切都仿照現代通用報紙的制式,不過用的都是俗體字,以方便軍中文化水平不高的戰士閱讀。

李守臣的報告被修改後刊登在創刊號上。因為總訓導部的教育需要,其本人也被塑造成了一代英雄。而英雄不僅僅需要戰績,還需要令人欽佩的道德力量。李守臣突破敵軍封鎖,千里歸建的“義氣”,絲毫不遜於千里走單騎的關雲長。

而這,還只是一個萌芽。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