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內務府可不是吃素的,若是他們扔下一枚手雷。
李巖都不敢瞎想。
萬一實現了,這不是成了詛咒陛下了嗎?
趕忙帶著親衛在城裡搜尋起陛下的影子。
當他終於找到陛下的時候,他驚呆了。
陛下正坐在一家山西人看的刀削麵館裡,吃刀削麵。
“老闆,你太摳了,我要醋。”
陛下跟軍中糙漢一樣,一點兒形象都沒有的大聲呼喊著。
等他看到李巖的時候,還抬了抬手,問他要不要也來一碗。
李巖感覺腦殼疼。
先讓士兵在外面警戒,這才上前說道:“陛下,你是帝王至尊,怎麼能輕涉險地。”
“當年刀山火海,朕都敢衝在最前線,現在條件好了那麼多,朕反而藥畏縮了?”徐梁道:“你怎麼又回來了,有什麼急事嗎?”
現在的整體局勢還算是明朗,真的大佬像是滿清、大明都在積蓄力量,真正掰手腕中的,只有李自成、張獻忠,以及撲街吳三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陛下,是下面報上來的。”李巖琢磨了琢磨,還是開口說道:“太原府治安問題,清查叛徒、漢奸頗有兩難之處。”
山西的礦產資源很豐富,但是農業資源並不發達。
明朝初期,蒙古人不斷侵擾北疆,大明設立九邊重鎮,其中大同是格外重要的一環。
常年駐紮的軍隊能有幾十萬,戰馬也有十幾萬匹,如此龐大的軍隊需要的糧草自然也極多。
有一個山西官員上書給朱元璋,提出了一個建議:讓政府以鹽業經營權為獎勵,讓民間商人把糧草運到北部邊疆,解決北部軍隊的糧食問題。具體方案是:讓民間商人把糧草運到北部邊疆的軍區,然後,按照交糧草的數量發給商人“鹽引”。
鹽引是當時進行鹽業貿易的憑證,用鹽引就可以到採鹽地去換成鹽,再拿著鹽到指定的地區進行零售。這項制度在明代初期叫“開中制”。
這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山西的糧草供應,可隨著衛所制度、開中制的崩壞,山西最後又不得不重新走上了靠南方的糧食過日子了。
但是有一批人卻靠開中制發了家,併成功走上朝堂,那就是晉商。
從嘉靖朝的王崇古、後來的萬曆朝的張四維,都是山西晉商在朝堂的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