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七百五十二章 北上面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二章 北上面聖 (2 / 3)

徐梁想想這事的確是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自己做事只憑邏輯,註定就是個職業經理人的格局。只有能夠看清政治權衡。才是個合格的帝王。因為吳三桂的敏感身份,徐梁終於還是派快馬去南京,徵詢閣議。

程賢和李邦華兩人既高興看到有希望兵不血刃收復關中,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吳三桂反覆無常。至於王爵保留與否,卻並不在意。陛下雖然在很多地方,表現的高屋建瓴,但是對於人心的把握以及政治鬥爭上,還是缺乏經驗,有的時候表現的會有一絲稚嫩。

而恰恰是這樣的缺點,讓程賢等老臣還有一絲存在感。

如果陛下什麼都懂,什麼都會,還要他們有什麼意義?要知道,陛下身邊兒的青年才俊,多的如同過江之鯽。

老臣們的存在,不就是為了這個時候給陛下把把關嗎。

“等天下平定,吳三桂自然得上書請求辭去王爵。”程賢等人連忙坐船,走水路親自趕到真定。面陳機宜:“到時候陛下只需要順水推舟允諾便是。”

徐梁覺得這種論斷缺乏論據,追問道:“他現在都還希望返回原封。難道未來就肯自辭王爵?”

在徐梁看來,這些老臣的說法未免有些異想天開。

“陛下,”程賢笑道,“他若是不肯辭國,自然會有御史們用刀筆逼他做出這等姿態。”

高皇帝當年興辦大案,難道是親自提刀上陣麼?

徐梁一點就透,覺得自己在政局戰場上還是有些缺乏經驗。

同被請來李邦華也道:“陛下。此番東虜大逆不道,遼東不能不復。日後遼東、京東在我軍掌控之下,吳三桂被夾在遼西也不好做人。即便沒有御史的刀筆,他也會惶惶不可終日求削藩以為試探。”

徐梁不由點頭。這個推論倒是被“歷史”證實過的。吳三桂這人謹慎得近乎膽怯。常有被迫害妄想症——雖然三藩之亂的時候康熙的確是一心想削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二位老先生的意思,看來是贊同留其爵位,甚至允許其返回封國咯。”徐梁從中聽出了二人的意思。

“固然如此,但也不可太過張揚。”程賢道:“物議洶洶,仍當謹慎行事。”

“怕的是吳三桂自我標榜,鬧得天下皆知。”徐梁想起《三國演義》裡面周瑜跟孫權說過類似的話,想騙劉備到江東成親。結果諸葛亮安排趙雲大張旗鼓,鬧得天下知聞,破了周瑜的計策。

誰說演義話本沒有教育意義!

“吳三桂定然會如此做,不過報紙卻在咱們手上,比的就是誰的聲勢更為浩大。”程賢不以為然道:“陝西光復中,多提點些年輕將領出來,誰知道他們是官兵還是吳三桂手下?如此既安撫了吳三桂,也不至於讓他出風頭。”

“陛下,”李邦華又道,“退一步講,這天下真正激進效死之人多些,還是牆頭草多些?”

“真正激進效死之人,萬中取一已經多的了。”徐梁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