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打倒豪格,拿下西安城
不論是古代,還是在今日,吳三桂都算不上什麼好東西。
典型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投機者。
但不得不說,投機者有的時候,是可以獲取巨利的。
因為他會放手一搏。
不過博一次兩次或許能贏,但是次數多了,幸運女神真的未必會一直照拂你。
因為幸運女神真的很忙。
吳三桂開啟山海關大門,坑了李自成是這樣。
三藩之亂,也是這樣。
當康麻子想要解決藩王問題,吳三桂手下又不想解甲歸田,吳三桂選擇從京師把孩子偷回來,然後搞一把大的,然後還差點把康麻子搞沒了。
可見吳三桂雖然是投機者,但絕對是比較牛蛋的投機者。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出,戰爭無非是政治透過另外一種手段的延續。
徐梁命令陝北改變先前的游擊戰術,升級為以奪取州府郡縣為有限目標的運動戰,集中優勢兵力,奪取重要據點。
陝北的主事將領們,都覺得奪取城市其實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之前之所以不攻打城池,主要是攻打容易,想要鎮守卻非常難,其次是擔心發展過於快速,佔領城池之後,野心滋生,忘記了初心,成為新的反叛。
而如今形勢轉變對大明越發有利,當今聖上頒佈聖旨,陝北的義軍自然也不用憂慮其他,一門心思的攻城略地即可。
雖然在戰爭的法則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儲存自我才是王道。
但是攻城略地,恢復大明的統治,卻能在大局上,營造出一種形式大好的景象。
就像是當初的李自成,雖然基本盤都不穩妥,但是他快速的攻城略地,確實讓很多明臣產生了大明王朝大勢已去的直觀感受。
潼關的李化鯨,第三師的閻應元,以及各其他部隊,紛紛厲馬秣兵,準備從東南、西南兩個方向攻西安。
加上在袁宗第等闖營降將的努力之下,闖營最終決定放棄逆賊的身份,改旗易幟,加入大明的隊伍,成為大明官軍的一份子。
……
“王爺,現在形勢是一日三變,李自成的餘孽都改旗易幟了,咱們再不行動,怕是日後便要來不及了。”說話的將領叫楊坤,是吳三桂的心腹,當年他為吳三桂出事滿清,懇請多爾袞出兵,如今他再次站了出來,勸說吳三桂重新歸入大明的懷抱。
這個男人真的很識時務。
吳三桂的心情非常複雜,歷數歷朝歷代,做了漢奸走狗,還能重返朝廷懷抱的,還從未有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條邪路走到黑。
說實話,就算是改旗易幟,吳三桂也不知道未來的路到底是怎麼樣的。
但是形勢推著人走,再不做選擇,便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