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七百四十五章 噩耗頻頻的清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四十五章 噩耗頻頻的清廷 (3 / 4)

如果回顧整個大明的政治生態。正是這種忠臣與國家天下之臣的矛盾性格,讓皇帝與文官集團屢屢爆發“戰爭”。

華夏的忠君傳統已經浸淫到了骨子裡,不需要徐梁再刻意灌輸。面對陽明心學興起之後對皇帝的衝擊,必須給人尋找第二選項。

所以民族國家就是最好的第二選項。

即便某些人不樂意見到朱皇帝坐天下,但你身為漢人,就該為同族盡力。

從近處說。這給了闖逆、獻賊各部一個臺階,讓他們回到朱明旗幟之下,一同抵禦外辱。對於那些變節降清的人而言,也有了一絲僥倖:雖然對不起朱皇帝,但好歹還沒做對不起漢人百姓的事。在被打成漢奸之前,回頭還來得及。

從遠處說,這也是為自家留條後路。遺傳基因是最靠不住的,萬一日後哪個兒孫腦殘,好歹還能退到君主立憲制度上。不至於被人趕出紫禁城。

在發起了第二輪“國家教育”之後,秦良玉請求覲見。

“陛下,臣實在是有些疑惑。”秦良玉單獨請求覲見,這算是比較少見的情況。她相信自己有義務對當前軍中的思潮加以彙報——她還不知道軍中早就有個十人團的組織。

“秦督儘管說。”徐梁與重臣見面時總是以家人禮相待,這也算是繼承了崇禎的優良傳統。實際上在如何扮演一個傳統帝王角色上,徐梁從崇禎身上借鑑了許多。

“在推廣國家天下一說時,許多兵士頗有抗拒之心。”年過古稀的秦良玉說話低緩,聲音堅定:“他們堅持認為自己效忠的就是陛下您。至於國家卻與他們太遠了。”

徐梁笑道:“那是他們自己沒想透。他們為何會忠心於我?因為我是皇太子,大明的儲君。他們效忠於我。其實就是效忠於帝室。效忠帝室,不就是效忠國家麼?須知,帝室正是國家表率。太祖高皇帝是億兆百姓用鮮血和性命推出的真命天子。當年太祖的旗幟就是漢人反抗蒙元暴政的旗幟。如今大明的赤旗,仍舊為天下百姓而動。秦督以為是不是這個道理?”

秦良玉覺得有點繞,只聽徐梁又道:“所以效忠帝室就是效忠國家,保衛國家也就是保衛帝室。帝室與國家名雖有異。其實一樣。正是因為國家太大,百姓見不到,才需要帝室作為代表,引導所有人為了咱們共同的土地、財富奮勇前行。”

“陛下,如何不直說忠君呢?兵士都是不曾讀過書的粗人。說這麼多怕他們想不明白。”秦良玉直言道。

“並行不悖。”徐梁簡單道:“現在沒讀過書,未必將來不會讀書。想在想不明白,未必將來也想不明白。其實這事不是要以國家天下取代效忠帝室,而是一個補充選擇。無論是為了效忠於我,還是效忠聖天子,或是大明百姓,乃至天下芸芸眾生,抑或太微星君……歸根到底一句話:咱們不是為了自己在拼殺,而是為了一個信念!秦督應當聽過: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秦良玉突然鼻根有些發酸。她想起當年丈夫被宦官陷害,死在牢中;想起子侄浴血奮戰,死在遼東;想起自己古稀起兵,輾轉三千里……這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見過兩面的皇帝?恐怕不盡然。若說是為了大明百姓,秦良玉自己也沒這個意識……恐怕只是為了幼年時父親在她心中種下的“忠義”二字吧。

踐行忠義之道,不就是自己身為一介女流卻力挽狂瀾的緣故麼?

秦良玉垂下頭,欠身行禮,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陛下所見之深,臣深感折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秦督過譽,我也只是見了前人的智慧罷了。”徐梁微微笑道。

秦良玉道:“臣本以為訓導官的任務是教訓士卒,現在才知道,原來讓他們明白事理遠比一味填充重要得多。”

徐梁微微點頭,隨意道:“的確如此。我幼年時曾聽聞一個故事:有兩個神仙心血來潮,下凡消遣。時值孟春,有個路人還裹著棉衣,正好從他倆身前走過。其中一個道:‘你我何不施展仙術,讓這人將棉衣脫下來。也好見個高低。’另一個道:‘隨君所願。’

“於是前一個神仙興起一陣大風,想將那路人的棉衣剝開。誰知那路人被風一吹,裹得更緊了。第二個仙人卻放出寶貝,浮在天上如同太陽一般,光芒四射,熱浪滾滾。那路人走得一身汗。很快就自己把棉衣脫了。

“我設立訓導一職,本意是想見到第二個神仙啊。”徐梁微笑道。

“臣知錯了。”秦良玉有種佩服。

“有時候不妨雙管齊下。”徐梁道:“訓導之事,事體極大。簡單粗暴是最要不得的,一味懷柔效果也不會好。如果能夠做到時時刻刻無不在教訓士卒,潤物無聲,那才是高妙手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