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敵人的實力太小,而且沒有實質性的攻擊力。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敵人在變強,而起不是一般的強。
儘管如此,徐梁也曾考慮過使用車營。甚至腦補過,使用戰車組成車城的想法。如果組建成車城,配合龐大的火力,防禦力將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從大明的戰績記錄可以瞭解到,只要火器的配備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就可以對敵人造成足夠的毀滅性打擊。
戚繼光坐鎮薊遼時代,因為有張居正這個能臣的支援,火器的配備是百分之四十四,而且沒有劣質火器,可以算是大明軍隊最後輝煌的時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每逢交戰,可以做到炮聲連綿不絕,讓敵人心神俱裂,不敢交戰。
而眼下徐梁的軍隊,還是屬於冷兵器時代,如果除卻炮兵團之外,還有些團屬的熱武器,以及大量的一窩蜂,火器配備不到百分之三十。
“沒有足夠的火器,肯定不能使用車城。”得知徐梁的想法,李巖直接搖頭道:“根據戚繼光的戰法,他的車城依靠的是強大的火器,我們的火器精良,但是生產力沒有跟上,沒有龐大的火器基數,便不能形成完美的防禦,我們如何抵禦對手?當日當日孫督孫傳庭)的火車營在郟縣敗績,也是因為天雨連綿,廢了火器。陛下曾說過的長槍方陣,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高燕作戰經驗豐富,“長槍方真不錯,參謀部也做過推演,可以大規模的使用,最關鍵的是,訓練方便簡單,而且後勤壓力不大。”
如果只從訓練速度和後勤壓力來看,現在使用的任何一種軍陣都比長槍陣要複雜的多。要知道長槍陣可是從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東西。
這長槍陣不跟眼下使用的火器部隊似得,需要士兵有足夠的技能和覺悟,只需要一窩蜂的往前衝鋒就行了。
徐梁也瞭解過很多軍陣,結合自己的作戰經驗來看,不論是東西方,在冷熱武器交替的時代,長槍方陣確實有他存在意義。
“做不到宋朝那般富有,但是以長槍為陣,便也可以以人為城,做到車陣的效果。尤其是我們在撫卹做的好的基礎上,士兵對我們也有歸屬感,敢於效死力,比起之前的長槍方陣會更加強一些。”高燕說道。
“沒有足夠的火器配備,還是無法保證對滿洲人的打擊。”徐梁總結道。
“陛下,無論是遼金騎兵,還是如今的滿清騎兵,都有不衝陣列的規矩。”李巖是好學之人,尤其是管理軍校以後,讀的書更加多,而南京的資料也齊全,讓可以更好的瞭解古往今來的作戰記載。
尤其是宋朝的作戰史料,非常詳實,讓他大開眼界。他敏銳的發掘出,宋金、宋夏戰爭,頗有值得借鑑之處。
後人常因為兩宋的歲幣、求和、天子北狩,以為宋朝的軍力衰弱,而稱之為“弱宋”。其實仔細算算對外戰爭的勝率,北宋比大唐甚至還要高一些。
“臣以為,”李巖道,“效仿宋人以重甲裝配步兵,持以長槍,列成方陣,徐徐推進。方陣之間輔以火炮、鴛鴦陣、弓弩手,以及我們自己的騎兵陣列,足以擊潰滿清的馬步甲兵。”
李巖提出重灌步兵的時候,參謀部眾人紛紛頜首,看來早就私下討論過了。
“火器大行之後,即便重甲也沒有意義,註定是要淘汰的。”徐梁有些遲疑。
“陛下不該這麼想。”李巖認真道:“未來之事誰能確鑿知道?如今現狀就是滿清注重重甲。以前臣在戰場上,也見過他們的白甲巴牙喇,乃是滿清中最為勇悍者,常有身著兩套重甲的!簡直刀槍不入,就是火器也打不穿他。”
那時候軍隊的鳥銃質量不好,士兵不敢放足量的火藥,生怕炸膛,射程和威力自然都要大打折扣。不過滿洲人著重甲衝殺,的確給缺乏重甲的明兵造成了極大的陰影。
“我軍可以先配上重甲,就算日後沒用了,再行裁汰也無非損失點銀兩。”有參謀道。
徐梁輕輕抿了抿嘴,決策道:“是我小家子氣了!就按照參謀部所議,配備重甲長槍兵營!”
“臣請陛下,從預備兵團中選出一個新兵團,組建方陣營。”李巖道。
“孤零零一個團,又沒有重甲沒有火器,恐怕死傷太過慘重。”徐梁搖頭道:“這回咱們是關門打狗,建立了也難以測試出方陣的戰術效果。這樣,我打算新設一部為總裝備部,負責調配、籌集一應軍資,諸位以為如何?”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