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複雜的情緒
“這都什麼時候了,臣如何敢欺瞞王爺?”
洪承疇早有準備,所以一張口便是滔滔不絕,將自己透過觀察和綜合情報之後的出來的結婚,一一說出來,多爾袞不住的點頭,。
等到洪承疇說完,多爾袞心中當時大驚,雖然新三師沒有參戰,但是合計一下,第一師、第二使出動的兵馬,足足接近五萬人的數量,這是連帶騎兵營和火器營也計算在內。
按照滿洲軍中主力部隊,包衣和輔兵也算作兵馬來看的話,比例應該是一比五。
所以這麼一合計,明軍竟然是一個恐怖的天文數字,起碼超過二十萬大明軍民盤踞在京畿之地。
如果按照後來大肆使用漢民包衣的情況,滿洲軍中主輔比高達一比十,那明軍相應的就要有四十萬大軍!
這簡直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數字。
要知道,此時哪怕是多爾袞再不想承認,但是明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清軍,已經成為實打實的事實。
這種估算出來的數字並不可靠,如果按照發動民眾支援前線的數量,明軍起碼有百萬之眾。
然而這種人民戰爭的概念,非但多爾袞不能理解,洪承疇不能理解,即便那些自以為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雄主,也未必能一窺這股巨大力量爆發之後帶來的驚天鉅變。
非但要得民心,更要能得民力。
那種舉個“喜迎王師”牌子的民心,的確沒有任何意義。
多爾袞不清楚這點,但他已經切實體驗到了漢民對他們的排斥。在他可憐的歷史知識中,只有蒙古人佔據過這個花花世界,而他們對於佔領地的做法不能複製:屠城,毀城,種草,放牧。
滿洲人不是牧民,滿洲人需要城市帶來的榮華富貴,需要精美的飲食,需要漢人制造的絲綢、瓷器。
既然不能學蒙古人毀掉這一切,還不如重複過去三十年裡生活方式:養肥,宰割,再養肥,再宰割。而且一旦收復了故土,這些尼堪蠻子就會陷入內鬥之中,最終仍舊要敗在滿洲鐵騎之下。
“那就走吧。”多爾袞徹底放鬆下來,吐出四個字,再也不想留在關內飽受煎熬。
“可是議政大會……”
“不用管。讓多鐸帶著人馬、包衣。還有繳獲的錢糧先走。”多爾袞覺得自己越發沒有力氣了:“誠如先生說的,至於如何分配,還是等回到了盛京再行商議吧。”
洪承疇微微點了點頭,心情沉重。
自己是留在大明,還是死心塌地跟著出關呢?這個問題,已經在洪承疇的心裡盤旋了許久。沒有人比洪承疇的內心更復雜了。
最後大多數時間,自己只是越想越痛苦。甚至會恨到崇禎皇帝那裡去。
如果不是崇禎那麼無能,自己最後怎麼又會落到這幅田地?明明中原才是自己的家,自己卻要給滿清做奴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