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裡也只有小船三兩艘,不足以讓所有人安全渡河。
這才是盧木蘭下定決心要死守的真正緣故:她無論如何不肯拋棄自己的袍澤,獨自逃生。
戰士們被訓導官如此激勵,頓時士氣高漲,高喊殺敵。
這一排的排長是廖耀兵的部下,他本意是想要護送盧木蘭先走,畢竟堂堂訓導,親臨一線,若是陣亡在這麼個小地方,新一師勢必會再鬧個大新聞,成為帝國的醜聞。
一個加強師團,大明最精銳的老兵雲集的地方,裝備最為豪華的隊伍,連一個訓導都保不住,這樣的隊伍不解散番號留著做什麼?
可是他如何也沒有想到,盧木蘭的脾氣那麼倔強,見到船隻不足以讓所有人都撤走,立刻下定決心鏖戰。
別看只是一介女流,其戰爭動員能力真的很強。在前線一番呼喊,士氣瞬間高昂起來,這個時候這個排長別說是硬要盧木蘭渡河,就算是勸一嘴都不敢。
遭天妒的新一師。
一定是我們新一師太過於優秀了,導致我們磨難不斷!
希望寧遠能夠發兵,不然老子很可能以極其負面的形象,走上歷史舞臺。
排長將自己身手不錯的手下叫道眼前,暗中吩咐,若是戰事不順,第一時間打暈盧木蘭,把人送走,由他親自斷後。
這位倒黴的排長哪裡知道,眼下寧遠的日子也不好過,想讓他們分兵根本不可能。
這五百騎兵正是喀喇沁和黃旗馬甲兵組成的小股人馬。他們的任務是渡河去尋找多爾袞的大軍,以求合力攻克寧遠。為了掩護他們渡河,索海和圖賴不得不發起攻城戰,拖住城裡的明軍。
廖耀兵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分出足夠人馬去救援河渡寨。
要對付這五百騎兵,起碼也要等量的人手,而他手裡的戰兵總共也不過千餘。於是他只能寄希望於盧木蘭安然渡河,等日後有需要時再奪回河渡寨。
騎兵攻打寨堡並不甚得力,只是滿洲人本來就是標準的騎馬步兵,就是衝鋒的時候也更樂意步戰。
幾個勇悍的滿洲甲兵當即翻身下馬,帶動了數十上百的甲兵跟著衝擊河渡寨簡陋的寨門。其他騎兵則仍舊在馬背上射箭,為他們壓陣。
砰砰砰!
隨著明軍火銃響起,衝在最前面的甲兵倒下一排。
後面的韃子甲兵都知道火器的威力巨大,足以破甲,同時也知道每次放完一銃,到下一銃的時間間隔不短,正是衝上去破門的大好時機。
殺手隊換下了火銃手,衝到門前,擱著寨門朝外捅出長槍。東虜喜歡用刀,當下只能硬挺著被打殺,拼命用大刀砍寨門的木條。
盧木蘭聽著寨門之外野獸一般的嘶吼聲,心中一陣發憷。她咬了咬舌尖,努力平復下呼吸,腦中抑制不住地冒出了個念頭:伯父就是死在這些禽獸手中的?
這便是國仇家恨!
“門破了!”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