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雜牌軍的出路
“朕覺得你們就是瞎操心,吳三桂哪怕是到了遼東,也不會作亂。”徐梁慢悠悠道:“吳三桂出賣過豪格,東虜那邊兒勢必容不下他,蒙古那邊兒有寶日龍梅的影響力,現在滿清不行了,這群蒙古首領,一個個畏畏縮縮,暫時沒有雄主,他就算是到了草原,連自己也未必能養得活。”
放牧這活看起來挺簡單的,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幹得好的,那也是個辛苦活、要命活。
“至於關內,他若是敢亂來,沿途的新三師、新二師,都能就地解決了他,而且如今的吳三桂,不似之前,連大本營都沒有,就是一條無根之木,斷了他的糧草,不消三日,全軍必散。”徐梁說道:“況且,訓導官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強,如今他的隊伍,已經不是他做一言堂的時候了。”
內閣大臣們聽了徐梁的解釋,總算是放心一些。他們實在是難以理解,崇禎朝的時候,崇禎皇帝一旦派出太監建軍,十有八九就會出事兒,而今上這邊兒,派監軍都是一隊隊的去,甚至連個百人隊,都會有監軍的存在。
這種瘋狂的做法,不僅僅沒有引起軍心動盪,反而可以讓將士死心塌地的忠於聖上。
大傢伙不應該都討厭監軍嗎?
關於這一點,徐梁其實之前也解釋過的,但是思想教育和人文關懷,生活幫助,這些字眼實在是超出了內閣大臣的理解範圍。
不僅僅是這些讀書人出身的內閣大臣們,就算是帶兵打仗的將領,他們管理屬下的思路也出奇的簡單,無非就是恩威並施。在王朝興盛之時,將士們自然嗷嗷的叫,打仗也戰無不勝。不過一旦處於王朝困難的時期,寡恩多威,將士們戰鬥力就不行了。
很多時候,士兵根本不肯賣命作戰,拿到軍餉就到了戰場上走個過場,拿不到軍餉,甚至連軍營都懶得出了。
別說尊嚴和榮譽了,就連一丁點的職業道德都未必有。
這種情況,直到徐梁出現才開始改變,他從不擔心兵將跋扈,甚至有意推動此事,因為現在大明的軍伍不是跋扈多,而是尊嚴過於少了。
軍人沒有自尊心,就跟土匪一樣,打家劫舍還可以,保家衛國純粹是痴心妄想。
所以培養士兵的榮譽感和尊嚴,是訓導官的主要職責。
“吳三桂在遼東還是擁有一定影響力的,擔心他衝破他們的控制。”李邦華說道。
“你們太小覷高燕將軍了。”徐梁道。
兵部調動吳三桂人馬的道理,是因為他們知道,哪怕是吳三桂將兵馬都都帶走,也不過是兩三萬人,這些遼東比裹挾的壯丁確實多一些站多利,但是真正的精銳卻只有三千人。
這三千人就是吳襄對崇禎說過的:他的“義子”,吳三桂的“兄弟”——他和吳三桂身穿布衣,這三千人卻身穿綾羅;他和吳三桂吃糠咽菜,這三千人卻是大魚大肉。
只要制服了這三千鐵軍,其他人馬要麼一觸即潰,要麼聞風而動——動到上風口。
現在高燕手底下又有多少戰兵呢?
今年八月,師部暫時設定在寧遠的新軍一師,已經正式擴編為新軍第一軍,轄下三個整編師,每個師都有一萬六千餘名戰兵,故爾全軍戰鬥單位已經達到了五萬人的規模,加上軍直屬團、高階軍官的衛隊,軍屬炮兵團,新軍一軍的戰鬥單位已經逼近五萬五千人。
在國朝的擁軍政策之下,各個部隊的燧發槍配發率越來越過,現在已經接近百分之五十,新一師、新二師的普及率已經高達百分之六十。
吳三桂得多逆天,才能扛過高燕的能量。
……
“吳軍門看看我軍的軍勢如何?”高燕高燕坐在閱兵臺上,身邊兒做的是曾經封王,而如今身份和地位越發尷尬的吳三桂。
吳三桂訥訥許久,不能言,最終只發出了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