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八百一十三章 世家的智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一十三章 世家的智慧 (2 / 2)

“咱們李家在山東也是有家業的,這些人追隨陛下,每年的收入從未少了去,不論是做什麼職務,都沒有必要貪那兩個小錢。到時候真的讓你去做河工,你就給爺爺做出點樣子,不求千年的攻城,但是幾百年的工程,起碼要出幾個。”老爺子說著說著,話鋒一轉,“國家終究有一日太平,別看你爹現在風光,終究有朝一日會解甲歸田,這天下還是讀書人的天下,爺爺還是希望你能去做個學正亦或者提學官的。”

大明正統元年,朝廷在布政使司下設儒學提舉司,為提學官,也稱學政使,人稱儒憲,學憲、督學等等不一而足。在十三布政司,一般由按察副使或僉事兼任。南直、北直則任用監察御史各一員任提學官。景泰元年廢,天順六年恢復,從此沿用後世。

雖然從職官而論,提學官屬於“道”一級的官員,而且隸屬於布政使司衙門,但在人才選拔方面的權力卻是不小。徐梁對教育的強調和捨得下本錢,幾乎趕上軍隊。

自從天津會戰時設立了少年先鋒隊,這些少先隊員們更是享有輔兵待遇,而且因為門檻不高,人心所向,在某些縣甚至做到了學兵一體。

這種情況之下,學政的庶務超過了布政司一半的工作量,很有必要新立一個衙門以提督一省學政。如今吏部給出的“提督學政”,只從命名方式上看就知道是個不常設的兼職,不過部內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爭取在明年年內完成十三省學臺任命,將“提督學政”改為常設的“提學使司”。

所以吏部讓李琦在一省參政與提學之間做選擇,在官品上大致相當,從前景來看,卻是提學使更誘人。

如今禮部已經幾乎成了“學部”,可想而知,提學使未來要上京入部,對口的便是禮部這個儲相衙門。

李琦野心勃勃,一直告誡自己不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他對祖父解釋道:“陛下私下與我等非科舉進身的官員說過多次,官員重要的是實務,而非學問。而且陛下尤其忌諱門生宗師之類的關係,說那是結黨之萌芽。

“再者說,孫兒的生員是陛下賞賜的。學問不提也罷,跑去浙江這等文章之地收門生,豈非自取其辱?自取其辱也就罷了,還自絕於陛下。這豈非不忠不智麼?”

“那你選浙江提學……”

“孫兒是衝著市舶司去的。”李琦道:“咱們得到的訊息還是慢了一步。如今朝中真正在暗中籌措的就是市舶司。北面起自天津、旅順,往南是登州、萊州。再往南是青島、海州,然後是松江府的崇明。

“浙江卻是最多,杭州府的海寧,寧波府的定海、象山。台州府的臨海、寧海,溫州府的樂清。一共六個。”李琦已經做足了功課,如數家珍:“再往南福建兩廣加起來也才浙江一省的數目。”

“其中必有緣故,不要冒失。”老爺子到底久經商場,面色已經凝重起來,出言勸道:“此事可靠麼?”

“幾乎都是鐵板釘釘了。”李琦失落道:“此事最早由鄭芝龍提出,也不知是前年還是去年。他要恢復福建的市舶司。陛下就開口一個市舶司要籌款五百萬兩,用未來兩年的稅款償還。

鄭芝龍大概覺得還有賺頭,便答應下來。其他各省也是聞風跟進,請求開司。一家一戶當然吃不下這麼大的炊餅。於是各地勢家就合夥湊錢,日後也按分抽成。”

老爺子沉吟半晌,竟以商量的口吻對孫子道:“琦兒,你看,咱們家以前是做南北貨的,走的是陸路,偶爾沾點江漕,與海運是半點不沾邊。有道是隔行如隔山,為啥?因為你看不到其中的門檻。這也是爺爺我不希望你沾市舶司的緣故之一。”

李琦也冷靜下來,聽爺爺繼續說道。

“其二,你是陛下陛下提起來的老人,咱們家投靠陛下也不算晚,若是真有天上掉炊餅的事,陛下能不先緊著自己人麼?說來說去,那些沿海勢家都是靠走私起家,挖的是大明的牆角,他能讓這些人好過?”

李琦輕輕摸了摸下巴:“爺爺說得有理,在河南時候就看出陛下對勢家沒半點好感了。”

“還有一點,老頭子想不通。”李老家主子眉頭緊皺:“那些勢家走海所得不菲,為啥肯開海了呢?別說他們,當年咱們家祖上只憑一條商路就掙下了這份家業,每年為了保住商路也要跟別家鬥得死去活來。這走海的紅利沒道理讓人家一起分啊!”

“唔,爺爺說得是。”李琦一個激靈:“那我還是安心去湖廣做個參政算了。”

“不,這不是你這年紀該想的!”

李老家主子突然眼放精光:“既然知道浙江是一潭渾水,就要有渾水摸魚的膽量!何況你是去當學臺,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位置。依我看,陛下必有後手,你就守在那兒,若是能摸到魚,我家固然不虧;若是摸不到,光是把漕運關節打通,從杭州、湖州販些南貨上來,也夠我廖家百十年吃的。”

李老家主子頓了頓又道:“總之,以官護商,以商興家,這是根本所在,不管怎樣你都得保住這頂烏紗,不行就安安穩穩當個清流,辦好差事。”

“爺爺說得是!”李琦由衷欽佩道:“孫兒一定銘記在心,不敢有半分差池。”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