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八百一十八章 樑子墦(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一十八章 樑子墦(下) (1 / 2)

第八百一十八章樑子墦下)

之所以挑選鳳陽,而不是選擇南京,徐梁正是打算從簡單處著手。

首先鳳陽此地政治地位頗為特殊,但鳳陽本身又不熟富庶之地,又經常遭到水災的滋擾,近百年來沒有出過真正的豪強大族。

所以從此地入手,再好不過了。

徐梁打算從北京走陸路南下,正可以沿途考察北方宗族勢力,並且視察民生恢復情況。

隨著訊息的傳發,都察院又因此發起了沿途州縣官吏清查運動;吏部也提前派人進行考成,雖然有臨時抱佛腳之嫌,卻不得不說,也表明了一種無條件支援陛下的態度。

徐梁沒有耽擱,既然決定要走,當天晚上通知了柳如是,讓她安排人手先行南下,準備行轅。

至於巡陵的聖旨也是立等可取,並不耽擱時間。徐敬業親自帶領新二師侍衛南下,京畿外圍防禦圈交給了第三師和騎兵師。

錦衣衛任務最重,當夜就大批錦衣衛趕往塞外,佈置針對蒙滿韃虜的情報警戒線,以免陛下前腳走他們後腳來。

一方面又要派出隨同徐梁南下的南鎮撫司的大漢將軍,非但要樣子好看,還得能保護得了陛下的安危。錦衣衛一直想將邵一峰的貼身侍衛隊收入錦衣衛中,但陛下對此並不看好。

東廠自然也不能落在人後,更是全體發動,將陛下途徑的所有驛站、村落都放在了監控之中。

第三天,徐梁準備出發的當天,柳如是拿到通政司轉進來的《家國天下》,這封題目大得嚇人的奏疏裡封皮上貼著內閣的票擬,寫得倒是簡單,只有幾個關鍵詞:宗法、鄉約、國法、四夷法。最後註明是來自大理寺。

柳如是隻看到“宗法”兩個字,就想起了陛下殿下那一篇“宗”字小楷,心中一動,將這奏疏放在了最上面。

徐梁看到這奏疏的時候還以為是李明睿有了想法,展開一看卻是個叫樑子墦的大理寺寺丞所呈。

從行文上看,這個寺丞讀書不多,一個簡單的典故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偏自己囉嗦一堆,又是“甲乙”又是“假設”。

不過細細看下去,徐梁的眉頭卻展開了。

雖然文辭不佳,但是這寺丞對於宗族、宗法卻的確有著不淺的認識和思考。在這個時代,能夠認識到宗族對國法牴觸的人絕對不多,即便是李明睿,對此認識也沒他深入。更何況這個樑子墦還能將這種牴觸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認為約束子弟固守農耕,對當前的大明並不利。

大明已經到了需要更多人口參與自由流動,成為僱傭工人的階段。

這個論斷比徐梁大膽得多,因為不輕動宗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流民的無節制產生,薄弱的大明工商業能否消化得了那麼多人口。在沒有經過經濟普查之前,徐梁並不敢輕易靠腦補來做出定論。

“讓這個人來見我。”徐梁說道,旋即看到座鐘上的時間已經該出發了。他又補了一句:“直接帶他上我的馬車。”

柳如是點頭稱是,一邊派人去找這個大理寺的樑子墦,一邊命人速度將陛下的馬車換成接見專用馬車。雖然從外形上看,兩種馬車並無區別,但是內部的座椅佈局卻是如同一個小客堂,陛下居中坐,可以直面看到車廂兩旁客座的臣下。

樑子墦在向李明睿毛遂自薦失敗之後,回到住所寫下了這本《家國天下》的奏疏。他在大理寺這段時間,從基層到寺署,經歷了司法實務和立法準備的不同環節,心中早有一個模糊的影子在浮動。

這回陛下問“宗族宗法”,看似針對的只是幾個小問題,然而背後隱藏著的卻是陛下想以一部國法控制整個大明的希望。這才是樑子墦有底氣站在李明睿面前的原因,也是他不捨得透過李明睿轉達的原因——也無法轉達清楚,很多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把握了這個核心,樑子墦再反向推衍,從家國寫到了天下四方,無意中突破了國內法的範疇,進入國際法領域。這方面他只是憑著本能,以及歷代文人喜好的豪言壯語,為未來的國際規則描繪出一副以大明為主體,天下四方為附翼的藍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