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子沒法過了。
大明正統官話是鳳陽官話,皇帝皇子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但上朝時的官方語言仍舊是鳳陽話。
雖然這種情況在陛下登基之後有所緩解。在鳳陽話之外,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也成了南北兩地的通行官話。
南京官話可以參照後世的南京話,對北方人而言就有些困難了。而民間並不用官話,所說的是本地話,就算是四百年後的南京人來聽都有些困難。
明朝後期吏治窘困。除了各地吏員形成了世職,對抗流官,更主要的還是流官異地任職,聽不懂當地方言。吏員掌握了語言上的溝通權,自然能夠做出許多情弊。像江南等地還算好的,終究有個漸變過程。那些被委任去福建、廣東任職的官員最慘,若是得罪了當地吏員。連飯都吃不飽。
孫浩淼在船上已經學了數日的吳語,本以為自己在街面上與人打個招呼不成問題。臨近下船碰到另一個吳人,說的卻是姑蘇方言,之前那點自信瞬間就被擊得粉碎。他這才知道。王兄為了教他,已然是將語速放慢了數倍。
——秦始皇時候就書同文語同音,同了兩千年也沒同了呀!
孫浩淼心裡就像是打了個結。
“孫浩淼!孫浩淼!”碼頭上官牌之下,有人大聲喊著孫浩淼的名字。
“叫你呢!”王兄推了推孫浩淼:“現在叫的都是就近委任,看來你不用去南京了。”
“萬幸,萬幸……”孫浩淼腳下踉蹌地跑了過去,大聲道:“在!在!我是孫浩淼。”
那唱名之人看了一眼孫浩淼,朗聲道:“孫浩淼授蘇州府崑山縣主薄。”
周圍眾人紛紛投以羨慕的目光。
孫浩淼卻愣在了原地。
王兄上前拱手道:“恭喜恭喜,低銜高配,前途無量啊。”
孫浩淼還對蘇州話心存畏懼,低聲問道:“蘇州府離此地還有多遠啊?”
王兄大笑道:“此地就是蘇州府轄境。”
此時眾人站在崇明縣地界,隸屬於蘇州府。吳淞江對面就是上海縣,屬於松江府。
雖然崇明就在蘇州,孫浩淼卻要比王兄多走一天的路才能到任。總算這一天行程都是陸路,有公家馬車可以乘坐,倒是輕鬆了許多了。車上一同到蘇州府的只有三個人,另外兩個卻是新近畢業的年輕小夥子了,嘴上連鬍子都沒有,只是一圈硬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長著娃娃臉,實則二十一的孫浩淼理所當然成了這三人小組的首領,被另外兩人視作主心骨。不過孫浩淼知道兩人學的是會計之後,卻收斂了許多。相比之下,他並不具備專業技能,以前的工作更像是跑腿打雜的小廝。
“我等到了任上,還要多多走動,也好把公事辦得妥當些。”孫浩淼對二人道。
“全憑吳兄指教。”二人紛紛道。
事實證明,孫浩淼的這個招呼是打得多麼及時。三人剛到崑山縣,就被當地官吏使了個下馬威。縣官一臉狠戾,似乎見到了奪妻殺親的仇人;從大縣丞到下面各房書吏,無不陰森以對,就連沒有身份的白役也都對他們漫不經心,翻著白眼連招呼都不打。
整個崑山縣衙就如鬼蜮一般,走進去就能滴水成冰。
孫浩淼領著兩個被嚇趴下的小弟出來,鼓起勁安慰他們:“別怕!咱們是大明朝的命官,他們能吃了我們不成?”
“哥哥腿莫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