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八百二十四章 政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二十四章 政潮 (1 / 2)

第八百二十四章 政潮

徐梁在京師的時候,尚能壓制朝堂的風風雨雨,如今徐梁一走,似乎就挑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亦如當初朱厚照下江南一樣,大多數的臣子都希望君主老老實實的在京師待著,不要去面對外面的真相,活在大家的謊言裡該多好?

你發現那麼多現實,知道那麼多國家的問題,豈不是顯得臣子很無能。

當下最為流行的說法就是,“陛下身為人君,安坐龍椅聽從臣子的建議便是,何必勞民傷財,遠下江南。事情都讓皇帝做了,那要我們臣子有何用?”

這是比較好聽的說法。這些人只是不希望陛下到處亂竄。還有些過分的說話,則就讓人比較憤怒了。

有臣子直接拿著宗室說事,“大明本來是朱家的江山,朱振身為朱家的女婿,在朱家困難的時候,幫著守衛江山,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如今大明江山穩固,朱振應該將江山還給朱家。不然便是不忠不義之臣。”

如此聽起來駭人聽聞的言論,若是換在後世的聖清,可能皇帝早就割了他們的腦袋。

可大明終究是大明,不玩兒文字獄,不打斷文人的腿,還是講究些麵皮的。

隨著國朝的穩定,越來越多的地方報紙依循《皇明刊行法》建立。徐梁從這上面收到的保證金就有數十萬兩,當然不可能在人家要辦報前先問一句:你是鐵鐵站在皇帝這邊的麼?

一萬兩白銀對於升斗小民而言是天文數字,對於那些有志於“立言”的人來說卻是毛毛雨。既然朝廷上不能反對,那麼打著研究經學的旗號,在報紙上說總沒問題了。

事實證明,這些人卻是太幼稚。

用了假名就沒人知道了?

東廠是幹什麼的?

沒有一家報社敢阻攔東廠辦案,要查物證有投稿的原件。要口供有責任編輯,查住處有送潤筆的小廝,正可謂人證物證齊全。只是徐梁也不願意因言入罪,一旦開了這個壞頭,未必不會再有文字獄之類的畸形產物出現。

不過徐梁還記得自己與琉球使者的承諾。要湊齊五千人去傳授漢語,學習琉球語。

交通總署也質疑過,上哪裡去找這麼多人?答案很簡單:委任。

是官員就要服從委任調派。

當初在北京近三千的官員降闖,後倆死了一批,被滿洲帶走一批,最後還有近兩千人留了下來。這些人有《特赦令》保命護身,徐梁也不捨得因為這些螻蟻壞了自己的信譽。

既然他們還留著官身,正好去琉球走一趟吧。

這些人漢語漢學之佳,可謂大師,必然不會耽誤琉球子弟。

當然,這些沒節操的降官也不能全派出去,有些負有庶務之才的官員還是要留用的。因此產生的缺口,正好由這些喜歡在報紙上口水惹事的人來補足。

另外在這次奴變中有“突出”表現的地方官員,也都有機會獲得前往琉球,後世沖繩這一旅遊勝地的機會。

姜曰廣最初覺得陛下也太過信口開河,上哪裡就去找這麼多人?殊不知陛下陛下早就胸有成竹,第一批遣琉官員的名單都早已擬好了。

至於那些拒不赴任的官員,直接以抗命之罪剝奪官身,往琉球服役,仍舊是在劫難逃。

因此而想到辭職的官員,總算是多了一個選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