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心中一轉,已經知道了宮中的意思。定然是那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與人討論過遜位求和的問題,傳到了少年皇帝耳中。
“皇上,其實有些事……我大清與明朝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索尼緩緩道:“當年老汗時候,恩養遼地漢民三四百萬之多。但這些漢民不知感恩。反與我滿洲為敵。老汗便將他們依律問罪……”
福臨打斷道:“鰲拜與朕說過,是我滿洲將這些尼堪盡數殺了,所以遼地才能為我滿洲所有。”
索尼又磕了個頭,心中暗道:這鰲拜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殺人的事有何好宣揚的!只想著殺人的時候暢快,殊不知皆是我等日後的血債!
“索尼巴克什,朕倒覺得,若是漢人們都不喜歡歸我們管,我們走便是了……”福臨又道。
索尼苦笑:“皇上,咱們原本就是從極北苦寒之地走來的,難道再回去麼?那裡可是連糧食都種不活的。”
“咱們滿洲人可以吃肉啊。”福臨道:“既然漢人不知感恩。咱們也不養他們了,讓他們留在這兒就是了。咱們滿洲人都會打獵,都可以吃肉,又不用吃糧食。”
索尼只敢在心中一嘆,暗道:若是真的一走了之。一了百了,我也不願意在瀋陽死耗。可惜啊,你終究太小,不知道如今的滿洲人已經不可能再回到茹毛飲血的時候了。
“皇上,漢人有句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索尼道:“這話的意思就是,天底下全是他們皇帝的土地,這土地上的人全都是他們皇帝的臣子。咱們若是放棄了瀋陽,他們就會追到老城;咱們若是放棄了赫圖阿拉,他們又會追到寧古塔……總之會一直追下去,直到殺光咱們為止。”
福臨還是個懵懂的孩童,索尼卻知道三百萬血債是什麼概念。
這是亡國滅種的仇恨啊!
無論明人如何標榜仁義道德,但面對這樣的血仇,肯定不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卻是何必呢。”福臨被嚇到了,低聲道了一句,不再說遜位求和的事了。只想著明軍最好不要打到海州,否則離瀋陽也實在太近了點。
博和託手心裡捏了一把汗,他將自己的精銳部隊佈置在了梁房口關道前,擺出與明軍一樣的方陣,欲與明軍野戰。所有馬兵迂迴側翼,只等正面的方陣步甲與明軍進入戰鬥,就由馬兵橫掃明軍側翼。
“不等明軍開火,誰都不許開火!”博和託吼道。
博和託對火器作戰的認識就是誰先開火誰輸。
這種矇昧的認知來之不易,是他研究了這二十年來滿洲與尼堪的對陣之後得出的結論。
在以前的作戰中,先帝總是以不堪一戰的弱兵手持火銃,上陣引誘明軍開火。明軍開火之後需要很長時間填充彈藥,正好被滿洲大兵一舉攻破陣線。
如今的明軍已經不復當日那般孱弱,要想引誘他們在射程外放銃純屬做夢。而明軍火藥強於滿洲,所以射程和威力都較滿洲火銃更大,要想與他們進行對射,只有等他們放銃之後,全軍上前,然後齊射,最終以巴牙喇白甲兵衝殺過去,結束戰鬥。
博和託堅信自己的戰術是最為英明的,甚至不捨得與取他滿洲將領分享。
他只是犯了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錯誤。
如果只是陣列運動,明軍的火器當然不會過早開火。因為距離越近,火銃命中率也就越高,所以抵近齊射才是明軍夢寐以求的作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