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陛下,道士下山,那是拯救黎明百姓,我們跟那些禿驢不一樣,我回頭還是要回山上侍奉老君的。”道爺很嚴肅認真的說道。
“哎,國事不安,打擾道長清修了。”徐梁忍不住長嘆了一聲。
“陛下,何出此言,在青山裡是修行,在這紅塵滾滾之中也是修行啊。”說著道長轉入正談中道:“陛下,李定國將軍的意思是朝廷正是用兵之時,莫要浪費軍力。”
道士開門見山,直接說明來意。
徐梁接過書信,李定國在裡面保證說道:“他不相信孫可望會這個時候會禍亂時局,所以他準備親入大營,勸住孫可望。”
“李定國將軍這番話,讓人難以認同,此時朕不僅僅不能信孫可望,便是他李定國將軍,朕都不敢信,朕是皇帝,不能拿江山賭博。”
“陛下。”道長不急不躁道:“孫可望此人,小道也曾見過。此人能在張獻忠之後,控制昔日偽西兵馬,肯定是有些本事。”
“有本事的人謀反才恐怖。”
“陛下所言甚是。”道長又道:“有本事的人,大西又都是能征善戰的兵馬,若是真有反意,如何早一日不出兵,晚一日不出兵,非要在大明如此關鍵的時局出征呢?要知道誰都看得出來,李化鯨將軍的精銳,目的就是攻略川蜀。他們莫非要等著陛下訓練好隊伍去打嗎?”
“因為他要等一個時機,眼下天津衛大戰在即,他們的時機到了。”
道長面帶疑惑,這讓徐梁懷疑,眼前這位昔日舊友,根本不知道天津衛戰事。
雖然天津衛的戰事並未保密,但是南邊兒來的人不知道也是無可厚非的。
“陛下,即便是北方戰事急切,也不是孫可望謀反的大好時機。”
“何出此言?”
“孫可望將軍雖然為大西諸軍之首,但是諸軍纖細橫生,他根本整合不出足夠的力量。”
徐梁沉吟道:“現在川蜀的的情況如何?”
“早就亂成了一團亂麻。”道長說道。
如果真的如同道長所說,那麼孫可望自己的基本盤都不穩,他作亂的可能性並不大。
“那是不是他想轉移內部矛盾,藉機掌控全域性呢?”徐梁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
“所以朝廷更不必著急用兵。”道長胸有成竹道:“孫可望根本帶不出川蜀多少部隊。他一個人孤掌難鳴。”
“李定國將軍之類,真的如此忠義嗎?”徐梁問道。
“不談其他人,李定國將軍為人忠義,即便是老夫也是欽佩的。當年作亂,只是沒有活路,如今陛下賢明,李定國將軍定然不會作亂。”道長道。
徐梁遲疑道:“即便是如此,也難以肯定吧,畢竟李定國將軍的聲望比不過孫可望。”
“陛下對於大西舊部怕是不夠了解,李定國將軍的威望甚於孫可望甚矣。”道長言之鑿鑿。
“軍國之事絕不可這般妄斷。”徐梁並不喜歡這些智謀之士給的答案,因為他不控,而且風險太高。
“李定國將軍掌控著全軍糧秣。”道長又道。
“哦。”徐梁這下明白了,命根子在李定國手裡攥著呢。
“孫可望這事兒吧,最麻煩的不是怎麼消滅他。”徐梁親自給道長斟了一杯茶,又自顧喝了一口說道:“後續太麻煩了,他讓川蜀的事情提前引發了,朕對此事甚是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