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第二軍能夠從東線發動北伐,對於其他部隊來說,絕對是個好訊息,大明的整體作戰壓力將大大減輕,我們的戰爭進度也可以進一步推進。”尤世威說道。
從當前的情報機構反饋而來的整體情報綜合考量來看,莫非爆發大規模作戰的可能性還是非常高的。
漠南方面的原因比較特殊,因為林丹汗的崩潰,導致了蒙古人四分五裂,宛如一團散發。後來又因為明軍對清軍的反攻,徹底傷了元氣。
然而相比之下,漠北的蒙古卻非常團結。
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內亂。而且在崇禎年間一同前往瀋陽,臣服於後金,行“九白之貢”——每年進貢一頭白駱駝和八匹白馬。
面對漠南十六部的分崩離析,喀爾喀三部並沒有擁兵南下幫助自己的蒙古同胞——他們與大明一樣,一樣不存在清晰的民族概念。
不過這反而意味著他們不會輕易投降,除非明軍展現出讓他們不能抗拒的力量。
“喀爾喀蒙古與我朝往來不多。要如同漠南一樣統治恐怕更有難度。其人口在二十萬上下,壯丁堪戰者大約八萬,而我軍以三個軍,十萬兵力攻打漠北,應當略有勝算。”尤世威繼續道。
打仗不光是比人多。士氣、民心、地理、天候……都有影響。
“第二軍要挺進漠北起碼也是六月之後的事了。”徐梁道,“八月發動攻勢,在此之前先完成今年退役和新兵的交替工作。”
按時讓戰士退役是朝廷的誠信所繫。
雖然軍營之中渲染甚強,但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願意吃糧打仗。
讓戰士按時退役,正是給不願打仗者以希望,讓他們看到只要認真訓練,奮勇殺敵,還是能夠安然回到老家享福的。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些退役下來計程車兵並非立刻就會回到內地老家。
他們在退役之前就會收到許多工作邀請,或是轉入地方衙門擔任警察,或是去巡檢司任職,還有則是轉為募兵,進入後勤部任職。
對於那些對軍隊感情極深,願意用戰功光宗耀祖的人,更是在服役期滿之前就會志願轉為募兵,繼續留在作戰部隊。他們往往都會被授予士官,甚至保送進入武備大學,學成之後以軍官身份繼續服役。
“十萬人規模的作戰,後勤壓力已經到達極限了吧?”徐梁關切道。
尤世威認真道:“臣對此瞭解不甚詳細,陛下當詢以李昌齡。”
“李督前些日子提請退役,這事尤督知道吧?”徐梁問道。
“臣略有所聞。”
“但是後勤方面還沒有人能夠擔當起李督的擔子,所以朕沒有準許。”徐梁無奈道:“這事尤督也要警惕,日後尤督若是不給朕一個候選人,朕也不會放你走的。”
尤世威面露笑容道:“陛下放心,我陸軍參謀總部人才濟濟。各主力軍參謀長皆可擔領重任。”
“那就讓他們也做好後備梯隊建設,否則別想升職。”
君臣二人會心一笑,對大明的軍事發展越發有信心了。
秉政之人,最擔心的無疑就是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