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明雖然各種工業技術,化工技術爆炸式發展,甚至軍中和民間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使用留聲機和照相機,但通訊技術依然非常原始。
這是徐梁依靠個人能力而無法改變的。
軍中依然靠驛兵和飛鴿傳書來傳遞軍令,所以非常不方便,這也就導致了以徐梁為首中樞,乃至如今許可權甚高的大都督府,都不敢釋出過於詳細的軍令。
甚至連大略的方陣都不會確定,以免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相符,傷害國家元氣。
眼下的大明,是在戰火中走出來的,對於軍事自然格外慎重。
與高梁河車神,動不動發戰圖,與光頭戰神動不動要求機槍陣地前移兩米的操作相比,徐梁更願意相信前方軍事將領的判斷。
就拿眼前,大明攻略蒙古的策略來說,有遠見的人,都覺得朝廷是在逼著蒙古造反,但也有不少天真的人,相信以大明的仁義,這是大明對蒙古外藩的格外恩惠,蒙古人如何敢造反?
要知道,眼下的大明是何等的強盛?
打的蒙古抬不起頭來的後金,都已經俯首稱臣了,他們怎麼敢造反?
患了失心瘋了不成?
正因為兩種不同的聲音,待命令達到第二軍的時候,只是說了,若是該部落誠心歸附,則允許其內遷歸化,若是其存有異心,則必須給予雷霆般的懲戒。
這無疑是將選擇權給了第二軍團。因為此事,報紙上又引來了新的議論討論。
因為這種情況,在任何人看來,都是軍隊的權威過重,有可能導致軍陣不尊崇中樞旨意的情況。
“咱們的國民,士人,經歷過崇禎朝的的動亂,是真的怕了。咱們國家的將士,為了大明廝殺了那麼多年,消滅了那麼多對手,他們對將士們依然沒有信心,對於朕的訓導官也沒有信心,這種固步自封,不睜開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行為是非常不好的。”徐梁對內閣方書琦的擔憂做了一番解釋。
方書琦知道聖人並不是在嘲諷自己,當下笑著說道:“軍中經常自成一體,形成藩鎮割據之勢,尤其是崇禎朝,左良玉、吳三桂等人,給朝廷造成的印象非常不好,所以民間和朝廷才會有這番討論。陛下開闢新朝,衝陣聲威,對軍隊的掌控力自然是無疑的。若是陛下對軍隊有信心,臣又如何會有意見呢?”
徐梁笑著點點頭,卻沒有多言,為何軍中已經不可能自成一體之事。
舊的軍陣,多是家族裙帶關係,以李成梁一家子舉例,整個遼東系統,將領動不動就是他們一家子人,打仗確實齊心協力,但是抗旨不尊的時候,那也是一股強大的勢力。甚至連努爾哈赤都是李成梁的義子,這種情況,朝廷如何控制軍隊?
次一級的,這事兒朱元璋也幹過,藍玉也幹過,動不動就收一堆義子,統兵打仗,真的是朝廷的命令未必有將領管用。
兒子如何能夠不聽爹的話呢?
如今卻非常不一樣了,先說軍中的將領,除卻早期在戰場上加入、降服的之外,大多數都是帝國軍事大學畢業,也有地方武備學院畢業,訓導官有專門的訓導大學,軍法官屬於政法學院一脈,後勤官有很多屬於文官系統,這種複雜的來援,如何自成一體?
尤其是近衛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