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1003章 政權和君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03章 政權和君權 (1 / 3)

“大人,”助理在一旁小聲說道:“恐怕風評只是一樁。另有一樁事,公不得不小心啊!”

“什麼?”蘇方抬了一眼。

“內閣其實是反對攜銃退役的。”助理道。

蘇方仿若石像,一時沒有任何反應。

關於攜銃退役的事往往和諸學之中普及火銃操演聯絡在一起。同時成為了文官的試金石。

在吏部就有個段子,說是選官時不用問別的,只問是否支援攜槍推移,諸學普及火銃操練。

若是參與銓選的官員堅決贊成,這是皇帝的忠臣,可以委以一縣,或是邊夷一府。

若是反對,那就是大明的忠臣,還要看他為何反對。回答影響社會治安,不利於官府治理的,可見其人是以勞心者自居,可試以部院,留為京官,但終身亦不過五品、四品的格局。

若想執掌部務,直達三品顯貴,則必須看出:這其實文武之爭。

寄情於物,人之常理。只要這杆火銃放在家裡,此人這輩子無論居於何等崗位,處於何等階層,都不會忘記自己當過兵,始終會有武人的烙印。若是沒有這杆火銃,時間則會慢慢刷洗這份記憶。

蘇方已經做到了正四品,過兩年升三品顯貴也是當仁不讓,他已經能夠摸到了這層。

換作閣老們來看,卻能看得更深。

這杆黝黑的火銃,其實還是君權與政權之爭的關鍵。

雖然滿天下的人都深信:君權即為政權。實際上大明從成祖設立內閣之後,君權和政權就已經分離了。從仁宣之治到嚴嵩亂政,都是政權不斷從皇帝轉移到內閣的過程,直到徐階掛出條幅:“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竟然沒人覺得不妥。

在閣老看來,皇帝只需“威福”,而政務卻是諸司的,至於人事權和司法裁判權,更要“還諸公論”。

崇禎是萬曆皇帝之後唯一一個有意識奪回政權的皇帝,但他能夠想到的手段只是“換人”。國變之前十七年,凡五十相,破了大明的記錄,敲碎了武將對文官重臣的依附關係,同時也失去了朝廷對軍隊的控制權。

徐梁國變的特殊時期,將軍權、政權統攝一身。即便迫不得己放些治政之權給文官,但軍權卻是始終緊握不放。武官們有了皇帝的金大腿可抱,誰還去依附文官?

攜銃退役則是一個將舉國青壯之人打上武人烙印的手段,讓他們始終牢記自己的武人身份,哪怕日後進學,成了博士。始終不會忘記軍旅生涯,不會忘記在軍中受到的絕對忠於皇帝的教育。

回到王魯豫的案子上。

如果認為王魯豫應當殺人償命,則很容易落入一個邏輯陷阱:當初若是不許攜銃退役,哪裡會有這等慘案?

這也是內閣諸公有意無意希望聽到的聲音。

蘇方這個時候,終於知道手裡的訴狀是多麼地沉重了。

“胡鬧,既然是軍籍,一開始就該移送五軍都察院啊!”蘇方在桌上一拍:“警察局那些法盲不懂規矩,御史也不懂麼?”

助理抿嘴偷笑,暗道:所謂鐵手。也不能免俗啊!

蘇方吸了口氣,道:“但是,既然已經拿到了手上,再這麼送出去,人家必說咱們怕事。”

助理一愣,不知道這位副都御使什麼意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