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1005章 東瀛的進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05章 東瀛的進展 (2 / 3)

施琅上前,站在了鄭成功一旁,眺望海洋,良久之後說道:“調你來這裡當這個艦長,你會不會覺得非常委屈。”

常言道:寧為雞,不為牛後。鄭成功的確有過這樣的委屈。真正到任之後,看到東海艦隊艦船型號豐富,戰術操演規範。才漸漸心平氣和。相比之下,遠洋艦隊就是民商船隊,只是負責跑跑澳洲運送貨物。

“並無甚麼委屈,反倒還有些慶幸。”鄭成功道:“遠洋艦隊的炮艦可沒這麼多。”

東海艦隊旗艦級別的大號福船有三十艘,每艘配有四艘炮艦,旗艦更是翻倍。這就有了百二十餘艘。至於戰艦更是多達三百艘,補給艦三百五十艘。可以不靠補給一路遠航至琉球。

至於用於聯絡、靠港、偵察的蒼山鐵,更是不知凡幾。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為了增加運量。許多戰艦上連火炮都沒有配備。

—海洋時代,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啊!

鄭成功心中暗道。

徐梁治國九年九月初,趕在南風的尾巴上,東海艦隊從琉球轉向薩摩藩,正式掀開了“懲戒暴民”戰役。

與此同時,長崎起了數萬人的“一揆”。

長崎本就有漢商萬人,這還不算那些生在長崎的第二代漢商移民。他們許多人都娶了東瀛女子,對外使用東瀛姓氏,與東瀛人並無二致,然而每個漢商心中都有一份缺憾,那就是背離故土而不得迴歸的遺憾。

錦衣衛在這些漢商中秘密聯絡,三年來在長崎拓展出了一個極大的空間,朝廷也給漢商們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價碼:待日後長崎反正,朝廷並不設民政官員,而由漢商推舉領袖擔任知府。

如此一來,在徐梁治國九年最終啟動對日作戰攻勢時,長崎已經藏下了一個軍三萬人的戰鬥規模。這些年來,在東瀛盟友的幫助下,德川幕府仍舊處於朦朧之中。

薩摩島津家是外樣大名中尤其不聽話的,所以德川幕府並不打算為薩摩藩出頭。甚至有些樂見薩摩藩被迫吐出佔據琉球國的土地,被明軍狠狠教訓一番。然而長崎卻是德川幕府的錢袋子,大名們喜歡的南蠻貨都是從長崎這個港口運進來的。

“明國欺人太甚!”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憤憤罵道:“召集各方大名,整備人馬,我們要儘快平定長崎!”

德川氏的想法是好的,然而他卻忽略了大明起戰役的時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九月二十之後,北風起,正是鐵拳師從苦兀渡海攻打蝦夷地的大好時機。

王闖那等性子,早就在等這個雷霆一擊的時刻了。藉著早年在蝦夷地經營的橋頭堡,鐵拳師順利攻克了整個蝦夷地,覆滅蝦夷地松前藩。明廷早就有了預案,只等王闖掃清蝦夷地的日藩,便設立了北海府,並且遷徙民眾加以鞏固。

這裡可是大明走北太平洋航線前往美洲的重要據點。

東瀛雖然是個能夠動員三十萬兵的東海大國,但面對準備充分,思想統一的明軍,卻敗在了戰略上。

這種失敗甚至讓德川氏無從用兵,若是兵蝦夷地,非但無法保證補給,更沒有渡海的船隻。若是先平定南方的長崎,則面臨諸多反幕府外樣大名的掣肘和叛亂。若是什麼都不做,消極防禦,則自己的威信日益消耗,最終落得眾叛親離的境地。

加之大明一船的大米運入東瀛,德川氏還要面對通貨膨脹,經濟崩潰的局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