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衣錦還鄉
徐梁治國,在用人上非常講究一視同仁。
這種習慣是徐梁自己在治國改革中養成的習慣,因為他發現,很多時候這個人不論是熟讀四書五經,還是目不識丁,其實差距僅在是否識字上。
所以徐梁從工作方法到工作態度,從工作內容到工作成果,每一條每一項都制定得近乎嚴苛。
實際上在徐梁所知曉的古代史中,沒有一個王者是根據某個超越時代的發明創造取得天下的,人的因素才是至關重要。
所以為了穿越而去學習玻璃、鋼鐵製造,純屬緣木求魚,每次去政府機關辦事的時候仔細閱讀他們的工作職責和其他懸掛出來的種種制度條例,才是在穿越後取得輝煌的關鍵。
而且以官僚們的辦事效率,會有足夠的時間讓人閱讀這些文字,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李家的青年才俊們,正是拿著這些規劃、科目一項項完成,從而取得了極高的考成成績,為吏部矚目。
……
皇帝說幫襯一二,自然不是吹噓的,當初因為戰亂,王家雖然流落到了山東,但是起碼王勤才河王重六父子還在一起,秦玉孃的父親卻是因為讀書人的身份,被一群亂兵裹挾到了岳陽。
不過老頭混的不錯,現在也是朝廷的公職人員,拿著國家的福利,也在滿世界的找女兒。
結果徐梁這一插手,事情反而變得複雜了。
既然人家老父親還在人世,自然沒有私下成親的道理,王勤才還得往岳陽跑一趟,找人家老頭提親。
關鍵是這種老派讀書人,還未必能看得上王勤才。
要知道當錦衣衛找到秦文澤的時候,老人家就已經知道了女兒在宮中做女官,且官運亨通的訊息。
據說找老頭提前的青年才俊,都快要踢破了老人家的門檻了。
不過大都督府,對於青年軍官的婚事還是非常上心的,鬼知道大都督府怎麼就鬼使神差的需要往山地師送公文,還讓一道少將送,一下子私人省親,硬是變成了公派,連假期都多了些日子。
王勤才從都督府借了馬牌,從沿途館驛中取馬。程程趕路。中途在山東打了個彎,與父親說了自己想迎娶女官的事。
秦玉孃的事情,老頭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這些年王勤才也沒少往家裡寫信,連鄰居都知道兒子愛慕一個女官。
王重六在這事上倒是開明,見兒子回來已經是欣喜非常,又見兒子有了心儀的女子,更是催他早點成親。
“莫不然我與你同去?”王重六道:“該提親就提吧,你都二十了,也老大不小了。那女子年齒幾何?”
“比兒子大三歲。”王勤才道。
王重六不住點頭:“好,好。”
有錢有閒的人喜歡娶小姑娘。他們經得起時間和物質上的消磨。尋常百姓卻是喜歡討大老婆,首先從生理上說,過門就能生孩子,而且因為年齡大了,身體發育成熟,生產時的風險也就小許多。更主要的是,婦女在許多地方都是重要的勞力。一樣要下地幹活,顯然二十上下是最好的年齡。
“爹,咱們把這裡的地換去遼東吧。”王勤才道:“兒子在那邊也是領兵的人,好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