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的日子苦啊,沒有人再清貧中,可以真的一直堅守下去。
哪怕是聖人也不行。
他邊想邊說道:“進駐朝鮮這步棋,絕非是為了支援遼東作戰。”
“哦?還請先生明示。”魏鷹一愣。
“你們看這地圖。”王夫之遙指萬國坤輿圖,道:“朝鮮北方多山。到了我國遼境更是山嶺重重,這樣的地形在兵法上是遠地,彼此勢均力敵,不宜挑戰。而我朝在遼東強於東虜,自然是從遼瀋通地強攻為上。聽聞皇帝乃當世兵法大家。豈會舍長就短,在遠地設一奇兵?”
“那……莫非我真是被流放來的?”魏鷹心中一沉。
王夫之從容道:“謀事在人,然後方可求成事於天。若是將軍自暴自棄,朝鮮正是將軍終老之地。若是將軍奮圖強,朝鮮卻是個成就大事的地方。昔者諸葛武侯曾有七觀之說,如今皇帝陛下置軍門於此,也是試觀將軍之能。”
“魏某德才淺薄,恐負陛下所託,還請先生教我。”魏鷹再行一禮。
王夫之搖了搖手,道:“軍門不必謙遜。”他道:“這事不難判斷。一切玄機盡在軍門身後。”
魏鷹卻沒有回頭,只是靜靜看著王夫之。
王夫之心中暗道:果然是個性子堅毅之人,倒可以共事。
“從軍門背後這圖上來看,朝鮮看似遠夷偏僻之地,卻是兩國交戰必爭之地。”王夫之道:“萬曆年間倭人攻朝,豈是隻為朝鮮?怕沒有少打大明的主意!而我國欲根除倭患,也只有取了朝鮮,列兵於倭國之門。”
——原來是我眼界還不夠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魏鷹和王闖心中同時感嘆,腦中回憶朝鮮、東瀛與大明三地的佈局,朝鮮果然是居中跳板。只要水師一日不能縱橫東海,不懼風波,直搗東瀛本土,那麼朝鮮就有莫大的用處。
“眼下若說倭亂,恐怕有些牽強吧。”王闖被王夫之坑過,對他恭謹之中多了一絲戒備。
若是放在幾年前,王夫之少不得一通冷嘲熱諷,如今卻柔和了許多,解釋道:“東瀛此國,照太祖皇帝說來那是‘狼子野心’。再從史書上看,白江口之戰後有遣唐使,可見其人果然如狼,強時噬人,弱時搖尾。如今東瀛勢弱,困居東海,彷彿與世無爭。一旦其得勢而起,必要侵擾朝鮮與我國東南。”
皇帝在王闖已經是個半神之體,聽了王夫之的解說,理所當然認為皇帝的確有此遠略,連連頜。
魏鷹心中卻是波瀾起伏。
如果如王夫之所言,朝鮮如此重要,一旦開打就是滅國之戰啊。
但凡能夠參與滅國之戰的將領,哪個不是名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