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希眼前一閃,連忙道:“陛下萬萬不可起此心啊!”
“這是為何?”李淏知曉,以前來朝鮮國的使者,雖然看似道貌岸然,但是也會收取一定的賄賂,否則就算是把話說得天花亂墜,也不會給你認真辦事。
不過這也因人而異,有的使者也是分文不取的。
可見即便是在大明這種天朝上國,也是存在賢良和庸才的區別的。
“在大明國,其大明皇帝陛下正在推行新政,其官員的俸祿比先前要高許多,隨之而來的死活,大明官員的清廉也變得尤為重要。若是有官員收取賄賂,非但自己的官職不一定保得住,就連行賄之人也會被連帶,發配遼東已經是最輕的了。”王在希道:“主上若是贈送厚禮,那使者不僅僅不敢收取,甚至他一封奏疏送到大明天子手裡,我們朝鮮國也可能被重罰。”
李淏暗暗慶幸,撫胸道:“原來如此,幸虧王譯官知道。”
王在希也頗為暗爽,又著力賣弄道:“這位天使是個重情重義之輩,這回討得這個差事。私心裡是想來探望他的恩官。而且他對於陛下一心親近明朝也是知曉的,還知道昭顯世子在瀋陽時幾如蠻人,對此十分不屑。”
李淏回想起自己兄弟三人在瀋陽為人質的情形,鼻頭一酸,眼淚啪嗒啪嗒就掉了下來。他哽咽道:“當日寡人與麟坪度日如年。只恨不能殺敵報國。而世子卻廣蓄歌姬,又要大興土木,在瀋陽修築別館……唉!這些寡人本不該說的,可是……唉!”
王在希見主公落淚,跟著哽咽道:“主上,大明天子聖明,此事恐怕還是那些禮臣從中作梗。”
李淏這才抹去眼淚,道:“只求這位天使能夠為我辨別。”
王在希以為自己已經看透了那位大明天使,放心大膽地打著包票道:“那位天使洞察秋毫,在大明中也是一介英豪,定然不會為小人之言所誤。”
李淏道:“如此甚好,甚好,明日我便要款待這位天使,只求真相昭明。”
翌日,李淏在景福宮宴請大明天使趙碩少校,請了朝鮮諸多兩班貴族相陪。因為知道趙碩是武官,所以並沒有找詞臣在此,反倒多以武將出席。他哪裡知道,這趙碩也是在大明中過生員的讀書人,因為嚮往班定遠而有了棄筆投戎,萬里覓封侯之事,並非單純的武夫。
朝鮮的儒學、漢詩造詣本來並不低,以前許多進士出身的行人在與朝鮮詞臣的答和中都未必能佔頭籌。只是這回李淏選錯了人,只顯得朝鮮這邊粗鄙非常,而大明的武官竟然都是經史、詩詞涉獵頗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雖然要事大吹捧,但也不能丟人現眼啊!
李淏心中很不是滋味。在他看來,如果朝鮮人文薈萃,不愧東國小華夏的稱號,應該是大明天子更喜聞樂見的。
不幸中的萬幸,這位趙碩少校並有流露出絲毫不悅,反倒說了朝鮮許多好話,句句都說到了李淏的心窩裡。
就連治學嚴謹,平日裡一絲不苟的宋時烈,對趙碩都頗為青睞,直說:“上國英才濟濟,少校這般年紀而有如此學業見識,令人羨慕。”
主賓盡歡之下,李淏醉醺醺地回到了康寧殿休息,對於自己接受冊封再無擔憂。
然而事態卻隨著趙碩開始查訪昭顯世子三個被流放的兒子時出了意外。
“大明天使說:該立昭顯世子的嫡子為朝鮮王……”朝鮮方面的陪臣在聽聞的趙碩的表態後,急急忙忙回報李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