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壯對於這個問題倒是看得很淡,對他來說,找門路其實沒什麼,何況自己在軍中做到軍士長,對於陳先生來說也是一份榮耀。
既然有師生之誼,人家又是縣尉,自己確實應該拜訪一下,若是國家有徵召和安置,也省的找不到人,他想了一下,回應道:“娘,明天我就去縣裡。”
“家中帶些瓜果蔬菜,人家不缺什麼東西,但是心意得有。”老孃關照道。
軍營裡也有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劉大壯在油水足的地方,自然知道這些人情世故,知道不能空著手過去。
第二天一清早,劉大壯就被母親叫醒,看著天色還是矇矇亮,只能半夢半醒的洗漱妥當,背了沉甸甸的揹簍,再往縣城走去。直走出大半路程,天色才亮了起來,他的精神頭總算能夠提起來了。
村裡的教官是過度時代的產物,是遊擊軍退下來的老兵,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訓練當地年輕人,維護地方穩定。
當年他運氣不好,負了傷,被軍隊安置到地方做了民兵隊長,那時候政治改革還沒有推進,各地的鄉勇、巡檢司還都是紙面上的東西,縣尉也是文官出任。
後來上頭改革計劃敲定,各縣縣尉改文職武官。管巡檢司和鄉勇一攤,歸屬於大都督府總訓導部。如此一來,各縣都需要能夠識文斷字的“武將”,陳先生在軍中啟蒙讀書,後來自學也還算讀寫無礙。這才選為了縣尉。
這些年來他在任上也的確算是盡職盡力,為人正直。頗得鄉人好評。
劉大壯走到縣城才發現自己犯了二。今天不是休息日,先生肯定在縣裡當班,這一大揹簍的土產總不能直接送到縣衙去吧。自己又不認識的先生家住哪裡,該如何是好呢?
正思量著,劉大壯突然看到一隊身穿藤甲,舉著槍盾的巡檢司迎面而來,連忙讓開一邊,放下揹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大紅軍裝,直挺挺站在路邊。
巡檢司只有褐衣穿,早就羨慕主力部隊的大紅軍裝了,不由偷偷側目,就是帶隊的軍官都忍不住看了兩眼。
“兄弟,找你打聽個事。”劉大壯這才上前對那隊官道:“陳縣尉家怎麼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先生是直管巡檢司和鄉勇的,所以劉大壯覺得這隊官應該知道。
那隊官卻是真不知道。
以他的地位,還不足以認縣尉家的大門呢。
“不過縣尉也不在縣上,”那隊官卻知道內情,“他昨日就去棲霞徵兵去了,你去那兒大概能找到他。”
劉大壯知道棲霞,卻不能揹著這麼重的揹簍趕路,索性撿了一根稻草,往揹簍上一插,將這些禮物盡數賣了,旋即輕鬆上路,趕往棲霞去了。
陳縣尉現在最為頭疼的就是徵兵。
當初朝廷為了籠絡人心,宣佈廢除秋班、徭役。現在坐穩了天下,又要開兵役,而且一走就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