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軒是方家後人,隨著徐梁征戰天下,後來轉為文職,如今已經成為浙江佈政,對親王南幸不來浙江是既有不甘,又滿身輕鬆。雖然沒有政績可刷,但好歹接駕省份的壓力。
“不過這個問題我們浙江也有,該如何解決呢?”方文軒對黃三已經十分看重了,只等黃三任滿就提請吏部委派其為浙江參政。
“解決問題,無非疏、堵。”黃三道:“疏不通的時候,先堵住不就行了?”
“堵?”
“增加警力呀。”黃三若無其事道。
浙江與山東不同。這裡是傳統的工商業發達地區,傳說中的資本主義萌芽就生長在這裡。此地的富戶已經改變了傳統習慣,除了保留一定量的田莊自用之外,將大筆的白銀投入到海貿、煙田、桑園、機房,以及老商號的商票之中――類似後世的股票。
其中機房是勞動密集型工坊,少的有十幾張機,多的數百張機,光靠門下佃農和貧困的宗親就不夠應付了。為了避免傭工竊取自己的財物,強勢的老爺們難免想出種種極端的法子,未必解決了多少問題,但的確導致勞資雙方的對抗性增大。
黃三所謂的疏、堵,其中疏指的是疏導,比如甄別良善歹惡,勸導用人的商家。這也是山東那邊努力的方向,源自歷代都承認的“堵不如疏”。然而黃三不是個讀書人,他已經品嚐到了鐵和血帶來的高效率,而正是這種高效率讓他平步青雲。
與其下那麼大力氣疏導,不如直接加強警力,對宵小之輩加以威懾。
之前警察體系建立的基礎是三班衙役和所僱傭的白役、做公的。這些人已經處於社會灰色地帶,本身就是站在官府中的流氓。如今黃三提出了增強警力計劃,簡而言之便是涵蓋每個街坊、每個村落。
這樣宏偉的目標自然需要人來執行,什麼人才會去從事這種被人又恨又怕的工作?
方文軒自知自己的行政能力並不足以主導這場大變革,費了不少力氣,加上黃三自己的配合,終於將黃三調入浙江布政使司衙門出任參政,分巡杭州府九縣,主持警察體系擴建。
黃三頗有些大展拳腳的感覺,再也不用在酸文之中浪費生命了。他首先以方家子弟組建起一支督察隊,專門監管警察。其次將三班衙役為主體的警察局分成了三個警種:以站班皂隸為主的法警,以捕班快手為主的刑警。還有以壯班民壯為主的民警。
法警非但要保護衙門,壯主官的聲威,還要借給行大理寺、監察御史、稅使等衙門使用。所以這些人各個身材魁梧,腦袋笨些沒關係,但必須聽話。
刑警負責處理地方刑事案件,與他們原本的工作並無兩樣。許多老快手都是世代相傳,別有一套辦案訣竅。不需要外行指點。黃三在這方面只是加強了考成方面的要求,將追杖――未能如期破案,快手是要挨板子的,改成了扣罰獎金。
民警的工作變動則較大。原本看守倉庫、監獄等工作分給了法警。同時他們要承擔戶口登記、人口查訪、街道巡邏等任務。這也是此番擴大警力之中最為主要的部門,許多蒙學畢業的小戶人家孩子,以及年老不堪重用的老人都被納入了民警系統。
這些缺乏戰鬥力的新警察換上了統一的皂衣。頭戴尖帽,腰佩長刀,走出去也足以壯朝廷聲威,震懾宵小了。
警察數量增加之後,民眾普遍有了安全感。杭州本就是自宋朝以來的繁華之地,如今更是展現出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盛世景象。
方文軒終於做出了第二個足以上達天聽的政績。一時心情大好,只等著浙江警察學堂開學,系統培養警察部隊,徹底將浙江治理成江南三省的首善之區。
只要明年的茶稅能夠跟上,升遷的問題就不大了。
這回都察院、國稅總署可是下了大本錢在浙江的茶園上,又是找老農評估,又是晝夜派人監視,就是要查清楚到底是誰在偷稅漏稅。不過好在這些事雖然發生在浙江。但與浙江布政使司卻沒什麼關係,自己只需要配合就行了。
方文軒志得意滿回到家中,看著如花美眷款款相迎,更是心頭燦爛,頗感不負此生。
“夫君。”妻子吳氏福了福身,邊為方文軒更衣,邊說道:“老夫人喚您過去呢。”
方文軒換了燕居的服飾。不以為然道:“母親怎地想到喚我了?”
“貌似是小叔犯了事。”吳氏低聲道:“如今是取保候審,才回來哭求的。”
方文軒吃了一驚。他知道自己弟弟素來無狀,但天家重長子,百姓愛么兒。母親大人就是喜歡小兒子。平素一貫寵溺,這回果然惹出事來了!
“我這就過去。”方文軒的好心情頓時一掃而空。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