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之所以不立太子,是擔心這小傢伙,懂事之後,知道自己地位穩固,形成了驕躁懈怠之心。”徐梁對皇貴妃說道。
皇貴妃頂撞道:“我勸陛下收了立賢的念頭。”
按理說,應該對皇位非常覬覦的皇貴妃,卻主動替皇長子說話。
“咱們大明帝國從戰火中新生,不能讓下一代人繼續經歷動盪了。”皇貴妃繼續說道:“你雖然繼承了大明帝國,但是與開國之君無異,所以萬事要給後人做好表率。”
“愛妃,你誤會朕了。我固然希望我的繼承人,比所有人都優秀。”徐梁嘆道:“可是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的,萬曆皇帝的舊事就在眼前,君臣不合,是要亡國的。我怎麼可能在國本的事情上,與天下子民為敵。要知道,不論咱們東方,還是西方,不論是朝堂,還是民間,大體上都是立長啊。”
皇貴妃面色稍稍緩和,稍微點了點頭,但是覺得事情有些不對。
因為咱們家的天子不像是輕易服輸的人啊。
要知道,他普及義務教育,收攏能臣,不就是為了給後人培植羽翼麼?
“既然陛下沒有這份意思,為何不現在立皇長子為太子,以安天下之心呢?臣妾亦擔心,臣妾的父親和臣妾在的時候,可以鎮壓著追隨我們家的人,但是有朝一日我們不在了,我的孩子為人利用。臣妾不希望臣妾的孩子有機會覬覦那個位置,臣妾希望他在民間,或者做個科學家,為百姓踏踏實實的做些事情。”皇貴妃開口勸諫道。
“朕不說了麼?就你知道愛護孩子,朕就不知道了麼?真不希望,朕的繼承人,小小年紀就沒有一點危機感,最後做出舊唐李承乾那般荒唐事情來。”徐梁道。
“有聖人這般教育,又有京師大學堂的博士,內閣大臣們輪番上陣,皇長子怎麼可能不賢?”皇貴妃不通道。
他十分擔心,皇帝陛下最終的選擇,是從子嗣中選拔一個真正最優秀的人。
那對於如今蓬勃向上的大明帝國肯定是個沉重的打擊。
任何一個曾經為帝國付出過血汗的人,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以後再說吧。”徐梁不耐煩道:“人家皇后都不著急,你有什麼著急的。”
“臣妾比別人都瞭解陛下,您能不能與臣妾說說,您真實的想法?”皇貴妃開口問道。
徐梁其實早就考慮過繼承人的我問題。
在他看來,自己的後代,有著自己苦心積慮的教導,是不可能內亂的。
真正讓人擔憂的是,已經在戰亂中暫時失去實力的文官集團。
這些在官場裡廝殺的人物,在他們不斷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不斷的淘汰,並留下最精華的那一部分。
他們會朝著最高的權利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