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947章 國子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7章 國子監 (1 / 3)

“對於此事,大都督府早就有提議了。”徐梁繼續說道:“總參謀部,推薦李化鯨擔任平滅安南之戰的總兵官,指揮安南境內的所有明軍。”

次輔吳甡有些憂慮道:“依照大明的慣例,使用狼兵,最好使用狼將,不然會有擾民之憂。”

原來從正統年間開始,隨著衛所制度的崩壞,朝廷就開始起用戰鬥力彪悍的狼兵參加各種戰事,比如剿匪、平叛、抗擊倭寇,戰功赫赫之餘,同時也存在著擾民的問題。

尤其是嘉靖一朝,狼兵去東南抗倭,狼兵為非作歹,以至於百姓畏懼狼兵,比畏懼倭寇還要厲害。

甲申國變之後,就有人提議,要不要起用狼兵,也因為殺敵八千,自損一萬,沒有實際大規模操作過。

至於狼兵的起源,已經不那麼容易考據,即便是大明自己,也有很多混淆,認為他們跟瑤、僮一族,區別在於瑤、僮受制於流官,而狼兵受制於土官。因為土官世代據守一地,恩威極重,所以狼兵能為其所用,而流官勢輕,所以瑤僮經常反叛。

實際上狼兵卻是“俍兵”訛傳,而“俍”則是廣西當地人對漢人的稱呼。這點上從語言也能看出來,狼人語言與瑤僮語言不相通,反倒更貼近中古漢語。如果仔細查訪那些狼人土族,也能發現其與中原世家的聯絡。

所以狼兵是土司的自衛武裝,這些土司卻是瑤僮化的漢人,這也註定了他們既不見納於中原,也不見容於當地的悲劇。

徐梁並不擔心狼兵到了安南之後擾民的問題。

如果說黎利反明是因為明朝壓迫太甚,那又如何解釋後世的越南戰爭呢?

後世中華幫助越南抗法抗美,勒緊了褲腰帶支援糧食武器、培養越南軍官,最終得到的是什麼呢?

如果佈施恩義得不到友誼,那還不如加大壓力,讓他們徹底不敢反抗,甚至再也不能反抗。

“廣西與安南從風土人情而言十分相似,或許本就有強者為尊的規矩。”徐梁斟酌用詞道:“還是以他們的方式解決比較好,狼將統帥倒是可以作為李化鯨的佐貳官,負責東南線作戰。”

吳甡頜首表示瞭解。

大明輔臣雖然在權力上大於唐宋的宰相,但名不正則言不順,大明終究沒有宰相,所以即便用兵這樣的國家大事,吳甡也只能建議,不能干涉。

尤其是如今大都督府態度強硬,內閣更沒有干涉的立場。要知道,目前以大都府那些老帥的脾氣,就算是干涉也沒用,尤世威和高燕他們,誰給內閣面子?

人家那是實打實的打天下的,戰功赫赫,就連皇帝都得給三分薄面的人。

北宋雍熙北伐,宋太宗與樞密院單獨決策,將宰相李昉撇開一旁,結果引起了朝臣的集體反對,李昉也因此辭職抗議。

宋太宗雖然仍舊執意進行了雍熙北伐,但結果卻是慘敗,不得不承認錯誤。

這就是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禮絕百僚的宰相。

內閣首輔說到底只是個政治顧問、秘書的集合體,能夠有今日的權勢已經是歷代內閣大臣們的篡權結果,需要有極大的自知之明,才能將這種制度鞏固延續下去。

所以吳甡有時候甚至覺得張四維、申時行等奉命閣老所作出的貢獻更大於夏言、張居正那樣權傾一時的權相。

從文華殿問對出來,吳甡這種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官僚,突然覺得大明不知不覺中變得功利了。

萬事只要有好處就往上一擁而上,沒有好處就鬧,就跑關係。

嘉靖朝時期,那些堅守道義計程車大夫都去哪裡了?

難道都隨著大明的動盪,死光了?

要知道,大明養士可是實打實的養了三百年啊,怎麼真計程車越來也少了呢?

次輔老大人一個人,默默的走向自己的值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