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八百五十九章 回京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五十九章 回京1 (1 / 3)

第八百五十九章 回京1

皇帝陛下回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建興三年的三月初六了。

此時收復夷州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

鑑於皇帝陛下不喜歡大肆張揚,所以在天津上岸之後,特意將入城時間放在了清晨,所屬人員也分批入城。饒是如此,仍舊讓耳聰目明的京師百姓知道了皇帝回京的訊息,自發地在家門前排了香案,一時間整個北京城都籠罩在青煙之中,恍如仙都。

徐梁在這並不令他愉快的空氣中步入國門,旋即解散了護衛,在少許近侍的隨從下入了宮城。除了內閣在午門迎接徐梁,其他官員一概不許迎接,必須忠於職守。

“程老先生呢?”徐梁一眼就看到內閣首輔的缺席。

次輔李邦華上前道:“陛下,程閣老自昨年起便時常臥床,難以視事了。”

徐梁道:“還是要勞煩李先生代我問候程老先生。”

李邦華應聲而退。

程賢去年大比之後就處於半退休狀態,平均兩個月上一份辭呈,不過皇帝陛下顧不上他,皇帝也不肯放,拖到了現在。

徐梁沿途也都在考慮內閣輔臣的遞補問題,倒不在於人選,而在於方式。

在崇禎朝之前,內閣閣員的選拔方式是朝官廷推,名為“枚卜大典”。後人望文生義,不知此語出典,而說崇禎帝異想天開用“抓鬮”方式選擇閣臣,也算得上是文化慘劇。其實這枚卜大典更像是小範圍的民主選舉,在京五品官以上,以及風憲官都要參與,兼而又有任職公示的意思。

在廷推之外,還有皇帝欽點,中旨入閣這一渠道。雖然一樣是位在宰輔,但有骨氣的官員大多是不肯奉召的。在他們看來,廷推入閣是自己眾望所歸,靠皇帝青睞入閣卻是佞臣之行。這種有意無意的牴觸,讓皇權與文官集團的隔閡更加明顯。

“枚卜之事日後再議,”徐梁道,“我先入宮去看看皇后。”

閣臣紛紛行禮目送,心中對這位頗有聖帝明王姿態的皇帝暗自唏噓。古者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如今這位皇帝為了國事奔波南北,連皇后生產都顧不上,這樣的帝國不強盛,那什麼樣的帝國該興盛呢?

不由的每日因為各種繁雜的國事感覺甚是勞神的幾個內閣大臣們,忽然內心一鬆,覺得皇帝回來了,很多事情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大家忽然感覺這種心理不該存在,暗道裡來講,我們不是給陛下分憂的嗎?

為何陛下一回來,就成了為什麼分憂的了呢?

三位閣老一時間都有一種枉為人臣的感覺。

早就有耳目靈通的宦官將皇帝歸來的訊息稟告皇后。

皇后對於皇帝回宮並談不上有何欣喜,十分緊張倒是真的。

她知道自己應該視皇帝為終身的依靠,是這個世上最最親密的人。老話不是常說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自己不該想自己是前朝長公主的事情了。

可有些事情越是不想去想,卻總是忍不住去想。

因為自己身上流著前朝的血液,總是有那麼一大批人堆現在的皇帝不滿意,意圖復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