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在一旁靜靜思索,卻不得而知。
“孫先生高義尚且如此,芸芸眾生又有何人不為名利而走。不過是有些人走得高,有些人走不得而已。”
“大師以為孫某人如何可以走出名利二字?”
“其實孫先生根本就不用走出名利二字,因為名利二字本就在你心裡,難道先生有剖心重生之能?”
“大師之言高才,孫某願聞奇詳。”
月輪大師端正而坐,雙手平放,頗有些得道大師之風。
“人其一生,難以自救。便如名利二字,外在的表現不過是人內心的寫照罷了。苦在心中,何人又能剖心而改之?故教化眾人以己之力攻克行為,以為圓滿實則徒勞而已,豈不知人心難改,自欺欺人又有何用乎?”
“依大師之言,人生在世斷不能離開名利二字又是為何?為何人心如何糟粕難以更改?”
“孫先生懸壺濟世多年,見識廣博,可曾見過不死之人?”
月輪大師眼光一閃,看著孫思邈,微微言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師玩笑,人食五穀豈有不病,人生在世豈有不衰,生老病死乃天理迴圈,非人力所不能及也。”
“正如孫先生所言,此乃天理,人生而有缺陷,故人心中有慾望。無人可以克服,勞其心力不如順其自然。自救徒耗精力於人於已皆無益也,孫先生躲避名利於世尚且可以做到,卻無法躲避名利於心。”
“人若無法自救,何為希望?”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若人尚且無識已之明,而妄言其他難言明智。便如孫先生乃當世神醫,可曾見過死人來救人乎?”
“死人又豈可救人?大師此言為何意?”
“孫先生既然知道又何言自救呢?”
“……”
孫思邈無言以對。這七十歲的老漢原以為自己早已看破了天地萬世,卻不知自己仍在鏡中看霧。
“聽聞孫先生閱人無數,可能識得人心乎?”
“自然不行。”
“人識人,乃看外表、行為,以陰陽為界,八卦為基。卻無法真識人心,名如孫先生,世人皆說孫先生大才高義,不受名利誘惑。乃是看孫先生之行,而非說孫先生之心。”
“以人之明,行事為人不過為他們所見爾。孫先生不受隋唐兩帝之召,又未嘗不是為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