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章 (2 / 7)

十萬軍隊,北寧歷代最鼎盛時期,也就能出動這些人了,可想而知當時北寧大汗對收服另外兩大勢力的決心。

如今北寧能出動七八萬的嫡系部隊,足以說明前任北寧大汗的能力。

再加上五萬後勤部隊加上敢死隊等,光這些人都不少了,像敢死隊,說不定是吞噬的小勢力部隊。

另外兩大勢力每人出動五萬軍還是可以的,所以二十三萬人,是北寧能出動的極限了。

這一下極限出動,怕是早就準備了,可能北寧前大汗還沒有死的時候,就開始準備進攻大周了。

北寧前大汗是個人物,本來她所在的部落已經沒落了,可是她上位後,硬生生地把部落變成了北寧最大的部落,且成了北寧的大汗。

遲晚得到的訊息也確實是這樣,北寧早就開始準備攻打大周了,只是北寧大汗沒有活這麼久,臨死前怕是還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

還好燕北有二十萬駐軍,再加上地方軍湊湊三十萬守軍還是能守住的。

可是大家都不是傻子,人家北寧更不是傻子,既然出動了這麼多人,肯定早有打算。

聖元帝看向虞九舟問道:“舟兒,你覺得該如何應對。”

虞九舟故作思索了一會兒,“回稟陛下,臣以為,信國公得盡快趕回燕北,率兵前往鶴山關內。”

“平涼侯率十萬軍駐守燕北以東防線,預防北寧軍隊分散,或集中攻一處,平涼侯跟信國公東西相接,也能相互支援。”

她可不相信寶安王的人,平涼侯明顯是站在她這邊的,信國公怕是巴不得平涼侯死。

可有些話,該說還是得說。

因為信國公在此時此刻,不一定想離開中樞,畢竟皇帝的身體日漸變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死了,以寶安王的表現,他不放心離開。

更重要的是,信國公之前統領的那十萬人,裡面的中低層將領都是信國公一手提拔上來的。

這麼說吧,只要高層將領不聽他的話,那這個將領就會被架空。

軍隊中高層的將領派遣都是由兵部負責的。

兵部跟五軍都督府還是有區別的,五軍都督府是最高軍事指揮和管理機關,負責全國軍隊的指揮和調動,以及徵戰時候的兵力分配跟戰術啊什麼的。

兵部擁有調兵權,選拔武官,後勤保障,對軍隊的約束規則等。

大概就是,皇帝下令,讓五軍都督府選派將領,率軍隊出征作戰,剩下的事情基本由兵部去做。

兩個部門互相約束制衡,很大程度地增加了皇帝對軍隊的掌控權,畢竟五軍都督府是聽皇帝旨意行事的。

雙方吵來吵去,都得由皇帝決定,但期間的討論是難免的。

皇帝詢問虞九舟的意見,按照最優的方案,信國公久駐燕北邊境,跟北寧打過不少仗。

有這樣的將領不派,派兩眼一抹黑地去,那不是當普通士兵的命是兒戲嘛。

除非這些人肯把那十萬軍隊也交給平涼侯,由平涼侯一起指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