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國公,又是信國公,離了信國公就不能活了?
這就是聖元帝,誰都不行,讓他想,他又想不到。
大周統帥將領就那麼,新生的將領只有安易之一個,她是自己打出來的。
徐家的將領不是沒有,在東海抗倭戰鬥中,多有立功,聖元帝又不肯用。
在聽了虞九舟的話後,聖元帝看向信國公,“信國公,你來說。”
信國公沒辦法,只能走了出來,“臣謝陛下與長公主厚愛,只是臣年事已高,怕是整合不了新軍,但臣依然能前往鶴山關。”
在留在中樞跟去燕北之間,他本就猶豫,要是讓他統領雜軍,那他肯定選去燕北。
聖元帝的眼睛冷了冷,忽然看到了遲晚,“遲晚,你覺得呢?”
遲晚拱手,“臣以為,右都督說得對。”
“你也覺得徐晨露可以?”聖元帝語氣不好。
遲晚抬眸,“抽調的支援軍,等戰勝北寧後,還是要各回各家的,正如右都督所說,他們來自各地,沖突摩擦必然不會少,需要一個能管得住他們的人,臣不知明威將軍如何,所以不敢妄下結論。”
右都督既然提起來徐晨露,想必是早有定論。
聖元帝語氣微冷,“信國公率親衛回燕北,支援大軍等集結入京,再選統帥。”
說完,他就要說退朝,右都督又站出來問道:“陛下,此行三位統帥,敢問以誰為主?”
總要有一個總指揮吧,不然誰都不服誰可還行。
大周軍制太差了,日後必須改制。
虞九舟蹙眉,要是她,此刻大軍都出發了,何至於還在朝堂上爭論。
遲晚看了虞九舟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麼。
還好昨晚她們就派出人去找安易之了,先安排好再說,特別是信國公部的人,也該整治了。
她們不趕緊派人過去,還不知道朝堂上要討論到什麼時候呢。
特別是以誰為主這件事,又有得吵了。
平涼侯年輕,卻立功無數,信國公功勞少,卻資歷深。
聖元帝也無語了,又不能讓三十萬大軍各自為戰,那該如何?
他蹙眉想了很久,三軍統帥中,無疑,他最信任的還是平涼侯安易之。
聖元帝看向虞九舟,想讓她推薦平涼侯,又想到她剛剛一直推信國公,幹脆又問右都督,“你覺得呢?”
“臣覺得,平涼侯合適,並且信國公不必回燕北,也省得信國公一把年紀了,還被年輕人管著,實在不妥,況且有信國公在,那些將領未必服氣平涼侯,不如不去。”
右都督這話是對的,三軍必須一統帥的話,信國公部肯定不服氣以平涼侯為主,不去的話,那平涼侯就是最大的,無論是斬將還是做什麼,都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