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查出不少信國公本部的人,問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些人是被迫跟隨造反的,沒事誰想造反。
但跟著信國公跑的人,還是有三五萬的樣子,對京衛造成不了什麼威脅,對地方百姓可就不一定了。
而遲晚早有準備,信國公逃與不逃問題不大。
果然,信國公一行人沒有走多遠,熟悉的爆炸聲再次響起。
火藥的威力不是古人能理解的,大周有火炮,距離近又不準,平日裡打仗都不愛帶。
按照原世界的發展,火炮到元朝才逐漸用得多了,到了明朝,水戰陸戰都會用,還是必用大殺器。
大周的火炮缺點太多,帶著不如不帶。
遲晚可是看過火炮的組裝圖解的,還有給二姨媽一根鋼管,能造成讓非黑震驚的大炮。
個人制造大炮,槍支的影片有不少。
國內的影片軟體收斂些,用紙殼子做的,但威力依然不小。
遲晚的過目不忘剛好派上了用場,流程她都知道,讓她上手製作或許也行,可大周工匠那麼多,不需要她親自上場。
大周的鋼都練出來了,武器定會一直升級。
有了鋼,大周的武器本來可以從九級提升到一級的,因為聖元帝在,無法大規模的製作,不然戰爭也不會打得那麼艱難。
在絕對的火力壓制下,人數就只是一個數字。
還好,經過虞九舟的這一年執政,每個錦衣衛手裡都能分配到一支短火銃,而長的火銃,能配備兩萬人,遲晚直接帶走了一萬支火銃,等於她帶來的京衛全員都配上了火銃。
炸藥包,地雷,還有火炮她都帶了,打架之前先轟炸,她就不信,虞逸塵能抵擋得住。
只是城內的百姓,還有被強制入伍的人就慘了。
這也是遲晚沒有直接使用火炮的原因,但她在信國公會逃走的路上埋了地雷,就等著他去呢。
信國公不去,也會有追擊部隊逼著他去的。
正如她謀算的那樣,信國公的隊伍踩到了地雷,地雷炸開,馬匹陷入了慌亂,與此同時,追上去的人進行分角攻擊。
有馬的情況下,他們或許能在很快的時間沖到火銃隊的面前,趁換火藥的機會給火銃隊致命一擊。
但是他們的馬受驚,部分馬匹直接被炸死,不受控制的馬,自然不會有一支令人懼怕的騎兵,沒有了騎兵,哪怕有換彈藥的時間,他們也沖不到面前。
況且,火銃隊可以輪流,二十或者一百人,甚至一千人一組,一起發射子彈後,再輪到下一組,最好是分為三組,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了。
遲晚半跪在河邊,捧起一掌心的水放在鼻尖聞了聞,便知道解藥已經化開了。
昨晚敵營一亂,她就讓人把解藥放進去了,現在能開閘,讓水流過去了。
她剛檢查完水質,就有人來彙報道:“報,指揮使大人,董孝齊抓住了。”
抓住了?活抓?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