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如何能行,豈不是有失體統麼?
霍啟正的小兒子本來已經內定了晉升舉人,聽說還要參加鄉試才行,大發雷霆,母子二人大鬧霍府,把他都從家裡趕了出來。
還揚言說如果他不能拿回免試名額,就不准他進家云云。
只是這一點,他也萬萬不會允許陳平透過鄉試。
不管陳平拿出什麼樣的“神作”,都不可能。
像《三字經》這種……唔,讀起來好像還有點意思呢。
.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霍啟正不小心第一個讀了出來,很快就有第二個、第三個,更多人跟著他誦讀陳平的《三字經》。
雖然儒門內部良莠不齊是常態,但能走進這間貢院點評房裡的,無一不是飽讀詩書的博學大儒。
這些人的人品可能各異,但是見識絕對不弱。
不管是寫詩還是賦文,煉字一關絕對是第一難關。
想要把文章寫得險峻崎嶇、花團錦蔟,就已經夠考驗煉字水平了。
再想更進一步,把文章寫得樸實無華、平易近人,那煉字水平如果不高到一定程度,絕對沒有可能。
至少霍啟正自認為,他的水平也僅僅是在花園錦蔟水平,離樸實無華還有很遠距離。
而現在他讀的這篇《三字經》,煉字水平分明又高了兩個層次,超過了平易近人,達到了通俗易懂的地步。
就開篇四句來說,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24字,朗朗上口,讀起來沒有絲毫艱澀。
更為難得的它還精練、易懂。
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需要解釋麼?
不需要,只要識字,就能看懂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