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等人所在的院落極為龐大,差不多佔據了白虎門附近的小半個城區,從南到北足有數里之遙,從東到西也有二三里之遠。
大大小小數十座館閣樓臺林立其中,各自門口牌匾上書寫著名稱。
除了陳平在院落大門口見過的那些之外,還有一些他沒有料想到的地方。
“三皇殿”;
“七聖堂”;
“翰墨亭”;
“御書坊”;
“試金臺”……
交過100兩銀子的報名費之後,陳平與孟壽、金益等人一道,跟隨著官學派出的指引使者一路走來,行了不少繁複冗雜的禮節,卻也見識了不少世面。
以陳平穿越者的眼界來看,這座三皇殿也能算得上極其恢宏大氣的建築了,比之他見識過的那些世界頂級會堂、神殿不遑多讓。
大殿高近百米,殿頂重簷九脊、斗拱交錯,一排排天青色琉璃瓦覆頂,一條條碧綠色的石雕蟠龍飛舞其中,富麗軒昂的煌煌氣息僅是從遠瞄上一眼都讓人目眩神迷。
甫進大殿,三尊數十米高、氣勢極其磅礴的金身塑像映入眼簾,讓陳平有種已身渺小如斯的頹然。
三尊塑像大小有別,面貌裝束各異。
中間那尊塑像形體最大,樣貌也是最清晰威嚴,這是三皇中的玉皇金身。
左側那尊塑像形體稍小,衣飾也極是樸素,面容和善可親,就如同街上隨處可見的老人,望之令人心生孺慕。
使者介紹,說這是三皇中的人皇金身。
右側那尊塑像最是奇特,也不知道打造這尊塑像的大師用何等神奇的方法打造出來的,不論從任何角度觀察,看到的都只能是一副讓人感到無比寂寥的背影。
雖然無人指點,但陳平也能猜測出這就是三皇中最為神秘的無皇,傳說中創造一切的上古神皇。
眾人依照使者的指點,依次拜見了殿中三皇金身,然後在使者的帶領下繼續前行。
七聖堂的規制比三皇殿稍小,供奉的是文聖及其弟子書、詩、經、賦、策、數六位亞聖。
而對於眾位想要透過童試考入儒門的儒生來說,三皇可以不拜,七聖萬不可避。
儒門五試所考書、詩、經、賦、策根本就是七聖傳下來的學問,你連七聖都不拜,那你是來幹什麼的?
出了七對堂,使者不再集中帶領眾人參拜,但是眾人還是很自覺地走進了翰墨亭。
這座亭子倒是沒什麼稀奇的地方,完全沒有三皇殿、七聖堂那樣的恢宏大氣,有的只是一座臨水而建的八角小亭。
如果不是在官學之中,根本不會有人認出這座普普通通的小亭,就是當年書聖以書入道,從書法中悟出天地至理而肉身成聖的翰墨亭。
眾人童試要考的是書法,自然沒有過翰墨亭而不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