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
在羅大佑的歌聲中,笑湖戈進入了四年級,這是小學的一個分水嶺,意味著他不再需要帶便當,而是像以前羨慕的高年級同學那樣,坐到食堂餐廳去吃飯,這意味著他不再需要家長接送,而獨立的上下學了。
一年級剛開始,爸爸開車送他上下學,一個星期後,爸爸媽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了,於是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房子,實際上很多家長都是如此,或租或買。
正好楊仲秋家和笑湖戈住一幢樓,於是上下學二人就結伴走,大概路上要十分鐘。
。。。。。。
每個班都有班家長群,每個年級都有年級家長群,然後還有各種跨年級的家長群,比如繪畫,音樂家長群等等,相互交流子女的教育問題。
當群體聚集久了以後,觀點相互之間的碰撞結果,就是整個群體在教育子女理念上的趨同性。
比如:男生絕不能打罵女生!這肯定是沒錯的,但問題的關鍵是,對於女生能否打罵男生這一條,家長們好像集體無視了。
再比如:窮養兒,富養女。這一條承接上一條,直接催生了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女權至上。
當上初中以後,分散到各個中學的各個班級,女生們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小學班上的男生是多麼的好,由此更加加深了小學同學之間,已經建立起來的牢固紐帶,這是後話。
。。。。。。
這天放學,又經過那家馳名的“成記”包子店,裡面買的醬肉包,笑湖戈不知道為什麼,喜歡吃得不得了。爸媽每天給他一塊零花錢,然而一個包子要兩塊錢,要攢兩天。昨天他已經吃了一個,今天買不起了。
“要不要我給你買呀?”看著對著熱騰騰包子咽口水的笑湖戈,旁邊的楊仲秋笑吟吟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