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不知道是誰做的,但是肯定會有人找上門,兩頭羊對於村民來說可是家裡頭的‘大件’。
果不其然,還不到晌午就有一群村民找了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群人不是張家村的,秦月一個都不認識。
倒是張三嬸看著他們直皺眉頭。
“是袁家村人,緊挨著秦家村的。”她提醒道。
之所以提醒,是想告訴秦月,這袁家村不好惹。
秦月也‘回憶’起關於袁家村的事情。
原因無他,袁家村不是由里正管理,而是有鄉紳管理。
鄉紳雖然沒有官職,但卻是經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多數會是秀才身份。
皇室一般透過減免稅賦,地租讓鄉紳們更為衷心。
所以雖然鄉紳和里正都無官職在身,但鄉紳的地位卻比里正高出許多。
相對的,鄉紳所在的村鎮規模也會大很多。
說明白一些,鄉紳便是鄉村的實際掌權人,對胥吏的選拔有影響力,可以徵收地方稅。
袁家村顯然就是這個鄉紳的宗族,依靠宗族在地方形成影響力。
瞭解了之後,秦月也沒什麼可怕的。
這是一個靠武力講道理的年代,雙方實力相當可以坐下來一起講道理,如果一方勢弱,那道理就在強的一方。
如此一來,她自然沒必要害怕。
只是其他人卻擔心的很,華夏村連三十個人都不到,被人包了餃子連個叫聲都不會有。
眼看著好日子就在眼前,卻因遭人嫉恨而攤上麻煩。
華夏村的村民此刻都站在秦月身後,即便十二三歲的半大小子也沒有退縮。
秦月卻老神在在地依然在烤羊肉串。
時間比較緊,若是醃製一下就好了。
“大傢伙都坐下吧,這算是咱們華夏村的第一次聚餐,莫被閒雜人等影響了情緒。”
她這話的確是在安慰大家,奈何卻被怒氣衝衝而來的袁家村人聽個正著。
一個婦女看到羊骨架子被架在火堆上烤,一下就哀嚎起來。
“我的天吶,我的羊啊!天殺的狗東西,你們居然把我的羊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