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蟲洞驚魂> 《第二卷》第三章:蓓蕾無辜承褻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第三章:蓓蕾無辜承褻火 (2 / 2)

膀大三粗的大漢聞聽,仰面狂笑:“嚯哈哈!法律,本公就是法律!今天量爾插翅難飛,快快從了本公,免得本公惱怒,玩膩了將爾賣入軍營,讓爾千人騎,萬人壓,永世不得翻身——”

這個大漢長得實在太醜了,和這美貌絕倫的女子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身材肥碩,渾身上下,臃腫得好像套上了三個輪胎,一個有如豬頭的大腦袋,臉上分佈著高低不平的旮瘩肉,牛眼外凸,豬鼻上露,一張大嘴裹著一圈大厚嘴唇,擠出一排前出後進的大黃牙。上帝啊,是誰製造了這麼恐怖、猥瑣的家夥,即使發揮人類全部的想像,把天下所有的紅藍鉛筆用盡,也難畫出這麼個醜陋的怪物!

受到此等怪物羞辱,誰會嚥下這口惡氣?雲龘、林紫二人不覺氣沖牛鬥,各自抽出兵刃,蓄勢待發。粉衣女子花容怒顫,羞憤難當,“刷刷刷”連續三劍刺向粗漢。那粗漢雖然體態臃腫,身法卻是異常靈活,三招伶俐的劍法都被他輕飄飄化解,顯是武功高強之人。他的那些隨從也都不是泛泛之輩,攻守之間,絲毫不給三名女子喘息的機會。三名女子雖然武功不俗,但是奈於人少力薄,很快便香汗淋漓,險象環生了。

雲龘看出不妙,手握七星刀,剛想參戰。這時一聲暴喝,從天而降:

“開元盛世,朗朗乾坤,爾等鼠輩,竟敢光天化日之下,明火執仗,強搶民女,不怕王法無情,天理不容乎?”

話音未落,一個儒生打扮、手執長劍的白衣男子怒氣縈身,飄然而至。

這個劍客,個頭中等,身材瘦削,跨步間堅實剛健,頭戴儒生巾,身著綴白袍,腰紮淡青寬雲帶,手執一把寒光四射的龍泉劍,面若美玉,目似寒星,站在那裡威儀不類,嶽峙淵渟,一副仙風道骨的超然氣度,看年紀也就二十多歲,但卻顯示出蔑視天下、氣吞山河的豪邁之情。

粗漢領軍的一眾惡人,吃了一驚,沒有料到有人會橫插一腳。但他們一看就白衣劍客一人,立時狂態畢露,鼓譟起來。從人中一個像是頭目的家夥,陰陽怪氣地罵道:“王法無情,狗屁!”

隨後他指著醜陋的粗漢叫道:“你可知道面前的大爺是誰?令先祖就是大唐開國元勳,入住《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盧國公——程咬金、程知節!我家公爺就是程祖嫡孫——程嗣鰲!”

“程咬金?難道就是眾口相傳的&09;嗎?”

林紫不禁詫異地對雲龘小聲問道。

如果真是程咬金的後人,就說明他們當下來到了唐朝。

雲龘也是一怔,雖然尚有疑惑,還是解釋道:

“估計這個家丁頭目說的就是。不過,程咬金可不使斧,那都是小說裡演繹的,程咬金實際使的兵器是馬槊。而且程咬金出身也不是市井小民,而是名門望族、大家之後。據說他是三國時曹操的得意謀士程昱的後代,為唐太宗李世民可是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功封宿國公,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擁戴秦王李世民殺死其皇兄——太子李建成,逼迫高祖李淵退位,奪得了大唐天下,功名卓著,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特意在當時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修建了一個小樓——淩煙閣,來陳列由大畫家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崇,並時常前往懷舊。那可是絕世的尊榮!可沒想到他的孫子卻是如此的紈絝,真是丟盡了他爺爺的一世英名!說也難怪,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齊,難保他的孫子裡不出個混蛋,為惡一方,即便二代也不保準全是好人,何況三代呢?”

史料記載,淩煙閣二十四位功臣分別是: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司空、梁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瑀,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兵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素有“詩鬼”之稱的唐代大詩人李賀曾寫過一首《南園十三首之五》為證:

男兒何不帶吳鈎,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意思是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躍馬揚刀,馳騁疆場創立驚天偉業,博得封侯拜相,入住淩煙閣,受後世景仰,程咬金就是其中一個。

被他稱作程嗣鰲的粗漢,當即一挺大肚子,面露輕蔑之色。那個狗仗人勢的家丁頭目,瞬即也擺出一副不屑的駕勢,好像沾了好大的光,真是囂張的惡奴!

家丁頭目見白衣劍客一愣,以為他聽名害怕,更是囂張地問道:“汝是何人?可敢報上賤名?”

白衣劍客怒色愈重,隨即一臉傲然地回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爺李白、李太白!”

雲龘和林紫同時一凜,剛才聽惡奴提到程咬金,他倆還不敢相信,現在白衣劍客又說自己是李白,難道他們真的到了唐朝?這個俊雅劍客,莫不是就是名聞天下,老少皆知的唐代第一大詩人——李白、李太白嗎?“詩仙”的風采,果真非同凡響!

從李白的年紀,以及此時所處的地點,雲龘甚至想到現在就是公元724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後的開元十二年,也是李白準備仗劍走天涯,重遊峨眉山的青年時代。

李白生於公元701年,卒於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素有“詩仙”之稱,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千古名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行路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獨坐敬亭山》、《月下獨酌》、《靜夜思》、《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眾多的詩歌,婦孺盡知,耳熟能詳。他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開創了嶄新局面,批判和繼承了前人的傳統,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都達到了後人難及的高度,他所引領的中國古典詩歌高峰,至今都無人能夠超越!

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雲龘篤定:必是來到唐朝無疑了!

雲龘不禁一陣寒噤!一種悲喜交加的情緒霎時湧上心頭。悲的是,歷經千辛萬苦得以穿越,卻又陰差陽錯來到了唐朝,回家之路再度迷茫;喜的是,能夠一睹詩仙的風采,並與之親密接觸,實在是千載的機緣。別的先甭說,還是先擺平程咬金的不孝之後,再與詩仙一敘衷情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