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蟲洞驚魂> 《第二卷》第三十三章:義拯難除別意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第三十三章:義拯難除別意傷 (2 / 2)

所以,雖然心裡不在意,還是積極地僱輛馬車,替他拉著六麻袋藥材。另外,華生還買了許多制藥工具,諸如:藥壺、藥罐、搗藥杵、藥碾子、瓷盆、瓷碗等,一併裝上馬車。看來,華生制藥有限公司要在大唐客輪上隆重誕生了,只是不知,能不能給穿越一眾帶來暴利?估計,如果不是糊弄人的假藥,一定會供不應求。到時候,大家都弄個懂事、監事當當,也跟著風光一番。如果那樣,穿越,還回去嗎?

但是,這些都是幻想而已,還是回到現實,做點實事靠譜。

林紫覺得一登渡船那麼長時間,很不方便下來。因此,應多準備些吃的,免得長途寂寞,無以打發時日。於是,她竟買了兩大包各種各樣的水果和幹果,足能裝一大麻袋。她還振振有辭地說:這些不僅人吃,也是小猴的口糧,總不能像耍猴人一樣虐待動物吧。你看,又上升到博愛的高度。

是啊,在未找到合適的原始叢林之前,小猴確實需要給養,於薇薇、淩雲也贊成林紫的說法。自從有了那一次驚心動魄的出走經歷之後,她倆兒儼然成了林紫的擁躉。反正林紫說的都是對的,這其中絕不排除懲罰男人的因素在內,即便曾經幾次貼近死亡的邊緣,她們還是覺得痛快,快意恩仇,就得如此。

學好不易,學壞塊,氣得華生牙直發癢。薇薇以前可不這樣,現在動輒也敢挑戰權威,指點一二。淩雲以前更是逆來順受,現在居然也有時歪起小脖跟尚文申辯。她倆兒有此底氣,絕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林紫的影響。而且她們的統一戰線顛撲不破,打不垮,拖不爛,居高臨下,以勢壓人,不服,能成嗎?

孟浩然這次算是深深見識了夷女的厲害,她們溫柔起來,簡直能把男人魂兒弄丟;可是乖張起來,卻也能把天掀翻。他慶幸沒找夷女,沒那金剛鑽,千萬別攬瓷器活。然而,他心裡評價也就是了,對於這六個夷人真真是難以割捨。那麼多日日夜夜,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此一別,天涯海角,估計將再無重逢之日,情何以訴?

孟浩然眼含淚水,同雲龘六人逐一抱拳行禮,深躬多次,長須微顫,杜鵑高聲: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孟浩然深情飽滿,字字啼血地道出了深深地離別之痛:

荊州和吳郡山水相接,一衣帶水,你們就要惜別北上,恰值春江水漲,渺渺茫茫。你們就此一走,天不忍此痛,落寞而黑,隨你們遠去的小船,該往何處停泊?我抬頭一望,海角天涯,慟斷肝腸!

如此的深情厚意,有誰不柔腸百結,感銘在懷呢?三個女人早已原諒了孟浩然的無心之過,記起的都是他的仗義、豪爽和真誠!他枕著大狗肚皮、拽著狗腿睡覺的情景,猶如剛剛發生。他縱情吟誦,開懷暢飲,熱情似火,仗義殺敵,彷彿歷歷在目。別怪三個女人眼窩兒淺,淚雨沾衣。就是幾個男人也是雨蒙雙目,哽咽連聲。畢竟這些時日,他們所結下的友誼,患難與共,生死相依!就此時空各異,兩地永訣,鐵石心腸也不能無動於衷。

雲龘緊握孟浩然的雙手,不斷地晃動,一種難以抑制的深情轟然迸發:

同生共死幾多回,歸步未挪鄉意催。

只恨長亭別路短,任憑重鼓聲聲捶。

雲龘的詩真情流露,抒發自然,深深地打動了孟浩然這個至真、至情、至性之人。孟浩然緊緊地和雲龘擁抱在一起,肝膽相照,惺惺相惜!離別,真的這樣江流九轉,撕心裂肺嗎?

記得現代詩人邵燕祥的《地球對著火星說》裡,曾有這樣幾句錐心刺骨的話:

閃笑的睫毛,握手的餘溫,交臂錯過的一瞬,永遠難了的衷情……在太陽系裡,我愉快而矜持地執行;但是誰懂得這一種難言的隱痛!

初讀這首詩的時候,雲龘雖然也有些共鳴,不很深刻;但是今天讀來,卻直入骨髓,感覺至深!詩行裡隱喻的那種無奈和傷悲,簡直到了極點,不正是現在這種心境的由衷體現嗎?

可是,雲龘忽然記起:孟浩然的這首送別詩應該是《送杜十四之江南》吧,怎麼會變成了送給自己一行?自己從三國開始就千看萬守,防止任何可能改變歷史事件的發生,可是今天,還是沒有擋住放蕩不羈的孟夫子真情流露,把這首名傳千古的送別詩,張冠李戴到自己一行身上,難道自己一行真的要回家無路,客死他鄉嗎?

不!不能——

或許是詩歌流傳有誤,標題記錯,也未可知。《唐詩三百首》經過多人手筆,難免會有疏漏、錯錄之處。過去沒有電腦,僅用手錄相傳,誰能保證眾多的詩稿沒有謬誤呢?何況,有的詩稿還是從青樓裡傳下。

崔顥的《黃鶴樓》中“昔人已乘黃鶴去”一句,就出現了很大的爭議。據施蟄存先生和臺灣學者黃永武先生的考證,唐宋兩代的詩集和敦煌卷子,都是記載崔顥的原詩是“昔人已乘白雲去”,至元代,此句才首次被人抄成“昔人已乘黃鶴去”,而至清代,金聖嘆誤將“黃鶴”當成真本,而後紀曉嵐也是據此修訂。沈德潛在寫《唐詩別裁》時,又採用了這兩大才子的說法。隨之,這種說法又被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照搬。經過多次的以訛傳訛,廣為流傳的《唐詩三百首》中的“白雲”便徹底變成了“黃鶴”。真是謊言說過十遍,也便成了真理!

想至此處,雲龘寬心了許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